"长桥"取代"长城":中国为全球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思维

30.06.2015  22:45

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刘斐 王建华 孟娜)慕田峪长城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上,它是中国古代万里防御工程的一处精华。“长城”,曾被国际政治界视为中国对外戒备与封闭心态的象征。

东南十数公里外,一条长长的高架快速通道连接景区雁栖湖,7个月前在这里召开的APEC峰会,规划了太平洋两岸经济合作新路线图。“长桥”,正被国际政治界看作中国对外开放与融通思维的寓示。

国际观察家们认为,当代中国已经抛弃“长城心态”,取而代之的是,在自身利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益的汇合点上构建21世纪的“长桥”。

正如以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为代表的一些西方政治家所言,中国正在将“自身利益与他国利益汇合在一起”。

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全球治理现代化提供新解决方案的必须思维转换。

布朗在其题为《向建立全球治理体系迈进》的文章中写道,“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国际合作的核心问题将不再仅仅是美欧将如何适应新的世界,而同时也是中国将如何看待自己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

全球治理”概念最早由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系统提出,以顺应世界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演变之势而对全球事务进行共同管理。当时,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为主要内容的“冷战”刚刚终结。

2008年开始,“全球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价值、目标及其路线设计的研究讨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高潮。当年早些时候,祸及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于所谓的“冷战胜利者”美国,它促使世界深入思考“人类向何处去”的历史之问。

本周一,亚投行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在北京出席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标志着成立亚投行及其日后运营有了各方共同遵守的“基本大法”,迈出筹建最关键一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上月发表专栏文章指出,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亚投行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一大进步。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特别是在各类国际组织机构和多边协定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难以得到充分代表,而任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

时移世易,全球治理体系需要适应势态演进,向实现现代化的方向进行改革。国际观察人士表示,鉴于全球经济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构成,中国2013年10月倡导筹建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是其为全球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识之士认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中国坚决反对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积极主张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

在实践中,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曾判断“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改革开放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相继将之调整为“战争可能延缓爆发”、“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被写入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在重申此论断的同时,强调“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在继续重申的同时,更加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分析人士说,中国对世界时代主题的分析判断,也是其“世界观”的一个直接反映,决定着其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姿态,即地位的显示、作用的发挥和责任的履行。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投资和发展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外援助、地区安全、国际秩序建设等方面也越来越举足轻重,并通过解决自身粮食安全、减贫、就业、积极参与全球市场及多边贸易体系,为转型期国家提供了范本与经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去年10月在第二届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上表示,在改善全球治理方面,发展中国家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越来越显著。

2013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出席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表示,不管全球治理体系如何变革,我们都要积极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主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倡议世界各国构建命运共同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

中国为全球治理现代化提供的新思维与西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形成了鲜明对照。“对抗冲突”、“大国中心”、“强权政治”等是西方传统地缘政治的思维模式。西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已有100多年历史并至今通行于西方世界,作为许多国家制定国防和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

在政治外交领域,中国将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对话、维护和平,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强权干涉。

在经济贸易领域,中国将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完善全球投资规则,引导全球发展资本合理流动,更加有效地配置发展资源。

在安全防务领域,中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积极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新理念,走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之路,反对霸权,不搞扩张。

在人文交流领域,中国主张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深化多层次合作,扩大民间交流。

在这样的全球治理理念支配下,中国首先着眼于自身所处的亚太地区,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筹建亚投行,出巨资设立“丝路基金”,让中国改革发展的红利惠及世界约63%人口的数十个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实现合作共赢。

然而,中国上述参与全球治理行动却被别有用心的部分西方政客诬指为挑战既有国际秩序的“中国门罗主义”和“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如此诬蔑实际上仍是基于西方传统地缘政治理念而做出的,也是上世纪冷战思维的延续。然而,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需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上任后,习近平2013年3月访问俄罗斯时首次提出,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全球治理总会根据形势变化产生新的事物。G20首脑会议即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而走向前台,取代G8首脑会议成为商讨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

这被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是“时势造格局”的结果。然而,即便是G20,也不会是全球治理的最终模板和终极架构,仍会根据形势变化而进一步改革发展。

包括G20、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和金融稳定委员会等在内的一些国际组织与机构,仍不能充分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相形之下,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已得到沿线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的积极表态,亚投行亦拥有了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

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并不意图推翻现有全球治理基本框架,而是为了解决治理成果失效、治理手段失灵、治理方向偏差,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对全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据英国BBC报道,美国副总统拜登上周在中美第七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时表示,中国必须参与所有全球重大事务的谈判,参与新规则的制定、新秩序的确立过程。

然而,中国的和平发展令一些西方国家疑虑,表现出政策和外交的摇摆性与矛盾性。这在美国身上就十分突出。

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8月曾批评中国过去30年来一直在国际安全方面“搭便车”,然而,当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投行取得重大进展后,美国又明里暗里加以反对和阻挠。这实际上是美国维护霸权的思维在作祟。

全球治理现代化已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实际需要,是目前抗衡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新帝国主义的现实选择。而中国也将继续坚持“长桥思维”,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中国梦”后,一再强调其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前德国外交部亚洲专员沃尔克·施坦策尔博士最近撰文写道:“真正的中国梦和西方的没有区别”,中国作为规范力量与整个国际社会一起致力于一个全球世纪,而并非中华核心世纪的可能性很大。

国际关系民主化”首次被写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后,一直是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努力目标之一。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日前发表澳门大学学者陈丁丁《中国成为全球治理领导者的四种方法》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应该推动国际关系更加民主化,“赢家通吃”的国际政治旧模式已不再适用。(参与采写记者:杨丁淼)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