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F中国对冲基金领军人才课程 面向蓝海扬帆起航

28.10.2015  18:42

  2015年6月以来,A股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深度调整。中国私募证券投资研究中心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6月16日至7月8日区间内,沪深300指数跌幅为29.84%,中证500指数跌幅更高达41.74%。然而在此期间,依然盈利的股票型私募证券基金数量占比约30%。6、7月份股票型私募证券基金的平均收益为-2.7%,而量化对冲型基金却录得2.3%的平均收益,远远跑赢大盘。对冲基金凭借着优异的市场表现,再次赢得了人们的关注。

  事实上,相较于国外成熟的对冲基金市场,中国私募证券投资行业中真正具有对冲能力的基金只经历了短短几年的发展。2010年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那一年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中国对冲基金的发展元年。然而,仅仅时隔5年,中国对冲基金的规模和数量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迅猛发展的态势是否意味着国内对冲基金行业正迎来蓬勃的春天?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突破哪些瓶颈?行业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机遇?在与《高金E通讯》的对话中,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私募证券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严弘就当前中国对冲基金的发展现状,以及SAIF“中国对冲基金领军人才课程”展开了深入的分析。

  资本市场巨震对冲基金优势突显

  对于今年中国股市不同寻常的波动,严弘教授指出,在经过资本市场的动荡之后,与以股票多头为主的基金相比,量化对冲基金的业绩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这些基金也受到了更多的母基金的青睐,使得整个行业的业态在资本市场的考验中得到了提升。

  2012年《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实施,从法律上给予了对冲基金行业的“合法身份”,而201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则进一步奠定了促进各类私募基金发展的政策基础。严弘教授认为,监管环境的明朗化以及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的注册制形式都为对冲基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有利环境。

  除了政策环境的利好外,对冲基金本身的特点是决定其能够在市场表现不好时异军突起的关键因素。“实际上对冲基金本身从这个名词来说,就是它有一个对冲功能,所谓对冲,就是对冲它所不想承担的风险。”严弘教授指出,针对股市的风险,对冲的产品有股指期货、ETF期权,这些都可以被用来最后对冲整个市场大盘风险的对冲工具。如果一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对冲手段和对冲工具,帮助它们管控风险,它们是有很强的抗大盘下跌的能力。

  “海外对冲基金的含义相对比较广泛,包含了几乎所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而且他们的对冲工具也比较多,随时可用。我们这里所说的对冲基金沿用了海外惯例,泛指私募证券基金,但因为国内的对冲工具还非常有限,所以真正做对冲的基金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严弘教授解释道。

  如今,中国对冲基金行业超万亿的规模不仅是行业飞速发展的体现,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整个基金行业的走向和市场格局。无论是投资的标的还是投资的风格,私募证券投资都有许多不同种类。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而言,投资者拥有了更多选择,可以对更多标的进行配置,使得他们的资产组合更加有效。

  “中国对冲基金领军人才课程”学员、西部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伟认为,对冲基金的最终含义就是在管理好风险的前提下制造收益。田伟是从2013年开始接触对冲基金的,从2013年到2015年的三年间,他觉得对冲基金在中国的发展“是从不被接受到逐渐被接受”。在他看来,近几个月的股市波动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和接受对冲基金的概念。

  “中国对冲基金从目前来看还是一片蓝海。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随着我们市场对冲的工具越来越多,这一块肯定会对整个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改变,带来根本性的影响。”“中国对冲基金领军人才课程”学员、华宝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财富管理部总经理罗彦海表示。

  研究欧美模式 遵循自身发展路径

  上世纪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势头以及伦敦金融城的“金融大变革”,引发了全球对冲基金行业的蓬勃发展。仅在1990年至2000年间,就有3000多个对冲基金在美国与欧洲出现。21世纪的前十年,对冲基金再次风靡全球,2008年,全球对冲基金持有的资产总额已达1.93万亿美元。在经过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今年全球对冲基金行业管理的资金额已近2.5万亿美元,其中将近2/3的投资额来自于机构。

  中国对冲基金的起步时间晚、发展速度快,在不同国情的条件下,需要在借鉴海外经验的基础上,遵循自身发展的的历史路径和机遇。研究海外资本市场多年的严弘教授表示,中国对冲基金的发行渠道、投资者和风险管控的模式都与海外对冲基金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从发行渠道而言,海外的对冲基金一般都是通过自身的融资渠道,也就是基金直接跟客户打交道。而国内的对冲基金或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一开始是以阳光私募的形式通过信托发行,现在则还会通过券商集合理财、公墓基金专户等渠道进行发行。

  其次,在投资者方面,海外对冲基金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而国内的投资者中目前仍以散户为大多数。在美国,对冲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必须拥有250万美元以上的流动资产,这使得其渗透的人群类别相对狭窄;而在国内,由于发行渠道的特点,私募证券基金的投资人群基本相当于信托产品的投资人群,因此,中国私募证券基金的市场渗透率要比海外高得多。

  第三,风险管控方面,海外对冲基金既没有期限,也基本没有强制的清盘线,而国内不少私募证券基金有着结构化融资模式,由于优先端资金的风险控制的要求,既有期限,也需要设定清盘线。即使一些没有杠杆的基金也会有高低不一的清盘线。

  严弘教授表示,中国对冲基金特点与国际惯例的差异决定了我们无法照搬欧美模式,但可以通过研究来系统地了解中国对冲基金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而这也是多数业内人士所表达的需求。

  在田伟看来,中国对冲基金发展正遭遇两大瓶颈:一是普通投资者对于风险认识的不足;二是对于行业认知的局限。“实际上全社会对资本市场的认知不足,是对行业发展最大的障碍。”他认为,对冲基金在中国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行业,需要整个社会、媒体,包括行业从业人员不断地去理解、维护,让全社会对于对冲基金有更多的认识。

  立足国内以研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SAIF“中国对冲基金领军人才课程”自2013年开班以来,已经成功开设了两期班,获得业界学员广泛好评。

  罗彦海表示,在实际的量化工作过程中,课程内容为他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启发。“海外对冲基金的运作模式给了我很好的启发;如何管理母基金给了我一个框架性的理论体系;如何评价基金也给了我很多实务性和理论性的知识。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冲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年6月,SAIF成立了中国私募证券投资研究中心。作为研究中心主任,严弘教授介绍说,尽管中心成立时间不长,但相关工作已开展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例如,整合中国私募投资基金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指数。

  他表示,中国私募证券投资研究中心的工作重点将着重于中国私募证券投资业绩和风险特征的分析,研究如何通过了解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来判断其对业绩的影响、如何有效使用对冲工具获取更高收益、如何理解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其在投资组合中的作用等。

  据悉,该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对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于近期发布了有关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绩和风险特征的报告,对于对冲基金行业发展现状和概貌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描述。同时,每月一期的行业简报也将针对当下行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通过这些研究成果,既可以帮助组合基金机构选择合适的产品,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也可以帮助基金经理提高操作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严弘教授强调,研究中心成立的初衷正是希望通过严谨、中立和系统的研究,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我非常赞同SAIF中国私募证券投资研究中心的方向。”田伟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私募基金行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透明度的问题。而对行业进行系统的细分,能够让参与者、投资者,包括项目中介机构以及行业所有对冲基金的参与者和管理者,有一个公平的标准来评价这个行业到底发展状况如何。

  多样化授课形式 促成学术实践融合

  尽管中国对冲基金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特点,然而纵观全球,将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冲基金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和最佳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或者减少重走弯路的可能性。为此,严弘教授表示,在第一期“中国对冲基金领军人才课程”的基础上,二期课程邀请了原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合伙人之一黄奇辅教授,分享其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从事对冲基金的经验和看法,从全球化的高度和国际化的视野探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事实上“中国对冲基金领军人才课程”在设计上始终着眼于给学员提供系统性对冲基金知识,通过课程体系让学员了解对冲基金从设计到运营、到投资每一个环节的要素,以及在不同的市场中的投资策略。严弘教授强调,这些投资策略往往是通过海外对冲基金的经验总结而成,落实到中国还需要一个转化和落地的过程,因此他也希望在教员讲授的过程中能够与学员们形成充分的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这个课程不是一个学术课程。”严弘教授表示,更注重实用性、相互交流是课程的重要特点。这样的交流形式和目的也得到了学员们的广泛好评。“中国对冲基金领军人才课程”学员,隆淳投资总经理樊玉妹表示,移动课堂封闭式的教学环境使学员们能够更加专注于课堂,提高交流的效率。“比如深圳的移动课堂,严弘教授邀请的几位香港和深圳私募界人士共同与我们分享投资经验,他们给我带了理念上的冲击。

  樊玉妹认为,“中国对冲基金领军人才课程”给她带来的收获,不仅是眼界、知识的拓展,还有价值观的影响。“上了对冲基金班以后,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得到提升,从教授们不断地授业答疑解惑,让我对于对冲基金有了全新的、深刻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扩大学员之间的交流,SAIF成立了对冲基金领军人才俱乐部,这既是对课程的延续也是发展。俱乐部的活动将不断地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知识更新,为不同班期学员间的交流和分享搭建新的平台。

  作为积极参与筹备的学员之一,樊玉妹认为,俱乐部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效机制,通过轮换负责制,使大家都能够参与其中。并且要积极打破行业界限,使更多的人在对冲基金的大潮中能够扬帆前行。

  今年11月份,“中国对冲基金领军人才课程”三期班将开班启航。严弘教授表示,在未来的几期课程中,将进一步关注对于海外市场的理解。“因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未来会开放出更多中国公民投资到海外的机会,而对冲基金则可以作为国民投资海外的一个渠道。如果要获得投资海外的良好收益,就必须对于海外市场有所了解。所以,在未来,我们也许会在课程上做一些的调整,使得我们的课程能够跟上并预测市场的进程。

  消息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