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影展”开幕

08.12.2019  14:00

大洋网讯 昨日,2019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影展”正式开幕。50余部影片、100余场展映展播、大众论坛将轮番登场,一场属于纪录片影迷的光影盛宴再临广州!

金红棉”大片来袭

掬水月在手》将举行全球首映

金红棉影展作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展映品牌,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纪录片观影交流活动。从今年的片单来看,多部优秀的中国影片将与观众见面。其中,即将举行全球首映的《掬水月在手》备受期待。

掬水月在手》(左图为海报)讲述了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诗意人生,于2017年开拍,2018年4月杀青。一年间,摄制组足迹遍布北京、天津、西安、温哥华、波士顿等十余座城市,对叶嘉莹本人进行了17次访谈与拍摄,带领观众一同品味叶嘉莹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

叶嘉莹先生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扮演着承先启后的重要角色,影响几代文人学者。在北美教学期间,她引用西方文学评论的方法解读中国诗词,为西方学者打开面向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道路;结缘南开后,叶先生持续为传承文化而努力,特别强调“渗透性”学习方式对诗词教学的意义,积极推广儿童吟诵诗词教育。这位95岁的老人,用一生的时间只做一件事情——将中国古诗词的美带给世人,被很多人尊称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片中,摄制组奔赴各地,采访了多位叶先生的学生、同事、挚友,通过他们的讲述,令观众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叶嘉莹一生对中国诗词传承的使命感,以及她在面对生命的苦难时所展现出的意志力。摄制组还专程邀请叶嘉莹先生到北京的录音棚,在专业设备的捕捉下,亲自朗诵诗词,传递出一种属于中国诗词的宁静之美。

首映在广州”汇聚20部优秀作品

据悉,本届“金红棉影展”以“常·见不同”为主题,七大单元分别放送不同题材的顶级纪录片,其中不乏国际获奖佳作,更有20部最新鲜的首映作品,再度擦亮“首映在广州”的文化品牌。

作为“金红棉影展”的重要单元,今年“首映在广州”将汇聚20部优秀的国内外首映作品。包括曾获过联合国电影基金会表彰导演格洛里亚的最新作品《芭蕾少年》,在柏林电影节首映后引发热议的《寻找奥斯卡》,还有讲述献唱《冰雪奇缘2》、拥有美妙而清亮嗓音的挪威音乐才女的成长之路的《极光一瞬》等,形成“看首映,来广州”的独特影迷文化。

此外,本届“金红棉影展”还聚焦了多部在知名国际影展获奖或提名的影片,包括《她的V力人生》《蜂蜜之地》等。

佳片介绍:粤产纪录片《变化中的中国

正在院线热映的纪录片《变化中的中国:生活因你而火热》也将亮相本届影展。影片由Discovery探索发现电视公司亚太地区副总裁魏克然·钱纳监制,《生活万岁》导演程工执导,11月在院线上映后获得广泛好评,网络评分高达8分。不少观众在看完影片后表示,六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的是一份属于平凡人的感动:“一边送外卖维持生计、一边打拳实现梦想的外卖拳王张方勇,想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射出第一支火箭的创业者舒畅……他们没有万人追捧、没有风光无限、没有浪漫梦幻,更多的是面对一些在每个普通人身上发生的细碎琐事,很真实,我在电影里看到的是我自己。

此外,聚焦中国维和部队的《蓝色防线》,知名导演金行征新作、记录七位无臂艺术家在逆境中不甘示弱,迸发出昂扬精神的《无臂七子》等影片也将在“金红棉”首次亮相。

金红棉影展”通宵场现场

通宵场”首次举行主创交流,更具仪式感,也能抗疲劳

打头阵的是影迷最熟悉“金红棉影展”最具影迷气质的品牌项目“通宵场”,40余位影迷于6日深夜23时齐聚艺文空间树德生活馆,展开了一场长达8小时的“观影马拉松”。

12月6日深夜,2019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影展”迎来首场放映——“通宵场”。晚11时,记者来到海珠区树德生活馆,这里正在举行一场通宵场的放映——四部电影,从深夜11时到第二天早上7时连放。虽然天气寒冷,这场“纪录片的马拉松”却依然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参加,现场摆放了可以靠着的软沙发垫,场外还设有“补给站”,提供咖啡和饮料。

当晚前来观看的观众以学生和都市白领居多,但也不乏年纪稍长的中年、甚至老年观众。已经退休的陈阿姨告诉记者,这是自己第一次参加“金红棉影展”:“怀着好奇心来体验一下年轻人通宵看电影的感觉。”会否担心熬不住?“看呗,看到熬不住就回家。”陈阿姨笑着说。

大学生小罗从成都专程赶来广州,就是为了参加纪录片节。之所以报名“通宵场”,是因为“四部电影连着看,很划算,对学生族群很友好。”小罗表示,通过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自己加深了对纪录片的看法:“在这样一个网络碎片化时代,纪录片的发展需要更多人的支持。

当天放映的第一部电影《流浪舞娘》来自阿根廷,讲述75岁的玛塔曾是各地巡演的歌舞表演者,如今走到年迈,依然坚持在街头起舞。放映结束,该片制片人、阿根廷知名制片人托马斯·利普戈特与观众展开交流。他表示,拍摄《流浪舞娘》的初衷,是希望观众能看到像玛塔这样“被遗忘的人的生活”。托马斯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来到广州:“从出了白云机场开始,我就看到很多很宏伟的建筑,如广州塔,在这里我很开心。”提到年轻人用一个通宵看纪录片,托马斯备感欣慰:“大家聚在一起看一整晚的纪录片,对我们做纪录片的人来说,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

四部影片连看,信息量巨大,难免会困、会累,在中间穿插一个交流,不仅可以整理思路,也能对抗疲劳。”“金红棉影展”策展人钟康告诉记者,今年是“通宵场”首次邀请影片主创到场交流,这样做是为了让看电影的人更有仪式感。

航海家庭》主人公父女翟峰和翟乃馨现身现场

而另一边,今年“金红棉影展”特别策划的栏目——“爸爸妈妈带我看纪录片”儿童纪录片系列活动也于昨天下午正式拉开帷幕,现场,大批家长带着孩子一同前往,现场感受来自纪录片的魅力。

由金红棉影展与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联合主办、中国国际户外影像嘉年华协办的“爸爸妈妈带我去看纪录片”儿童纪录片系列活动昨日在树德之光艺术园区举行启动仪式。

现场,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一起观看了《航海家庭》。映后,影片中的主人公父女翟峰和翟乃馨则现身现场,分享他们海上环球漂流的故事。

此外,跑步专项主教练黄毅民则为到场的家庭讲授户外安全知识教育,教孩子们预防在户外运动时的意外发生。“旅行类的纪录片,既可以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大人看了也不闷,这是一次很好的亲子交流。

带着两个孩子前来的崔女士表示,平时工作忙碌没时间陪伴孩子,希望借此机会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家长黄女士则表示,除了看纪录片,听嘉宾讲座也有很大收获,“比起让孩子一个人对着iPad看动画片,带孩子听听别人的故事,感受另一种生活方式,我觉得很有意义。

广州孕育独特纪录片影迷文化

作为城中文化盛事,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福利。在家门口就能近距离观赏世界顶级纪录片,也培育了独特的影迷文化。广州人爱看纪录片、懂纪录片——据爱奇艺统计,近两年广州观众观看纪录片总时长位居全国第一,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功不可没。

每年12月,到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看纪录片,成为影迷的共识。

金红棉影展”策展人钟康表示,从2016年开始推出,已经持续3年举办的“通宵场”反响越来越热烈,为广州培养出一批铁杆的“纪录片粉”。起初,“通宵场”仅作为一个实验性的观影行为艺术,如今却已成为“金红棉影展”最具迷影气质的品牌项目。与此同时,“通宵场”长期与艺文空间合作,不仅带动文化地标“活起来”,也为广州的“夜间经济”带来一抹独特的色彩。

据介绍,今年影展集中在广州天河区最具代表性的影城进行展映,排片地点在APM沿线方便上班族“赶场”,排片场次也全部安排在非工作时间,并且错峰排片,一天最多可连看8场不同的影片,最大限度满足影迷需求。

从售票后台显示,今年“金红棉影展”依然广受欢迎,目前已经有观众买下15部电影的电影票,创下最高纪录。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岸/文

苏俊杰、骆昌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