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长江韬奋奖获奖者扫描

25.10.2014  15:09

   担道义、守良心、作榜样

   ——第2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和第13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扫描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第24届中国新闻奖和第13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这是份沉甸甸的收获:283件来自全国各新闻单位的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20名新闻工作者获长江韬奋奖。

  崇高的荣誉背后,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执著与坚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对新闻事业永不停息的孜孜追求……

  获本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4件作品,紧扣时代生活重大主题,立意高远,赢得读者一致好评。人民日报评论《守护人民政党的生命线》以史料和例证叙事说理,兼具思想性和针对性。新华社通讯《“三北”造林记》塑造三北造林人扎根大漠开辟绿洲的英雄群像,讴歌他们追逐中国梦的时代精神。中央电视台消息《习近平春节前夕赴甘肃看望各族干部群众 向全国各族人民表达美好的新春祝福》,纪实性强,生动表现总书记亲民务实的风格。中国经济网网评《限制“公款消费”本质是制约权力寻租》,以观察者笔触,论证严密,引发读者共鸣。

  283件新闻作品,全面展现了2013年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它们或紧扣热点,及时发声,记录国家社会的重要时刻;或调研深入,独立思考,揭开新闻背后的事实真相。

  《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睢宁县改革试点的考察报告》追问医改难题;《扫清雾霾,亟需创建绿色考评体系》聚焦“雾霾”,扣问“治理雾霾、改善环境”这一全民关注的问题;《北京北海地坛公园暗藏高端会所 公园方称“曝光也没用”》揭开“整治会所歪风”的序幕;《学生午餐费,咋变成老师泡脚盆》,揭露中小学生伙食费长期遭严重侵占现象……

  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报道,关注社会热点,内容扎实,调查深入,理性记录中国改革发展进程的观察与思考。

  一篇篇新闻作品的背后,是记者编辑用手中的笔、键盘、镜头、话筒、版面如实的记录,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一手拿相机、一手拿笔”,是工人日报摄影部主任于文国的工作素描。从业36年来,足迹遍及祖国31个省区市,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于文国的身影。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正在医院打吊针的于文国第一时间带领工人日报采访小组奔赴灾区。从震中走出来时,他的脸部浮肿,胳膊严重脱皮……在《抗震日记》中,于文国这样写道:“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摄影记者的岗位一定是在灾区的最前沿,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到达现场,否则就是失职……

  2013年5月29日,萧山重大死刑错案受冤者朱又平等五人从法院领到了国家赔偿款。听到这一消息,陈东升舒心地笑了。这位法制日报社浙江记者站站长,从两起错案露出端倪时就第一时间跟进,百折不回,采写大量报道,有力推动了两起错案的彻底平反。陈东升说:“与其说记者是安身立命的职业,我更愿意把它当作是奉献追求的事业,当作是舍我其谁的毕生使命。

  年过半百的姜保红,是仍奋斗在新闻一线的一名老编辑。他长年坚守在中央电台最重要又最艰苦的工作岗位,承担拥有亿万听众的《新闻和报纸摘要》的编辑和审稿工作,且一直保持导向零偏差、政治和技术零事故的纪录。姜保红决意,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坚守长夜,做打造中国广播王牌新闻节目的好编辑。

  2005年12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接到一位部主任的申请:请求辞去职务,潜心从事编辑工作——他就是王沛。“辞官”后王沛全心专注于编辑工作,他在四川日报开辟个人评论专栏《余人快评》,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点评,观点独到、思想深刻,在读者中受到好评。

  他们是广大新闻队伍中的佼佼者和榜样:福建日报社王国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向泽映、新华社刘思扬、西藏电视台李森、解放军报社李靖、宁波广播电视集团周洋文、新民晚报社俞亮鑫、中国新闻社贾国荣、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卜宇、胶东在线网站邓兆安、中国日报社田驰、人民日报社皮树义、黑龙江电视台关中、深圳广电集团苏荣才、中央电视台梁建增、江南都市报社彭京,他们始终以新闻人的眼光关注社会的发展变迁,肩负记录时代的责任与使命,无私奉献,将全部心血倾注到新闻事业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全体新闻工作者将继续发扬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坚守良知的职业精神,为了崇高的事业,为了人民的期望,与国家、时代一起,风雨兼程,奋斗到底。(记者 姜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