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接力摘银 中国体坛男权当道
2004年雅典奥运前,中国代表团召开抵达雅典后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有三家外国媒体就同一个话题向副团长李富荣发问,那便是中国体坛的“阴盛阳衰”现象。那届奥运,中国军团最终收获32枚金牌,排名金牌榜第二位,其中有19.5枚金牌来自女子项目,也是所有代表团里女运动员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的队伍,而一直到2012年伦敦奥运,女选手摘金数也仍然是高于男运动员的。
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竞技体育开始被大众熟知并关注以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体坛都呈现出“阴盛阳衰”的局面,一边是女子项目不断突破刷新成绩,一边则是男子项目上的沉寂,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于男选手在人种体质上和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不过无论是哪个时代,男子项目的突破总能带来更大的市场效应,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职业体育在商业化开发方面有明显的“重男轻女”现象,而近年来中国男运动员开始集体发力,使得中国体坛“阴盛阳衰”的局面有被打破的迹象,这似乎也更代表了国际体坛的发展趋势。
1980年代
属于老女排的金色回忆
在30年前那个万象更新的年代,第一次被中国百姓当做全民偶像的体坛人物便是一群女运动员———中国女排。自1981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连克日本、前苏联、古巴、美国等当时的世界强队,以七战七胜完美夺冠后,中国女排在此后的五年里世界三大赛连夺四冠,实现了五连冠的伟业。这也是中国体育第一次在三大球项目上登上世界顶峰,因此,老女排不仅在竞技成绩上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更成为当时整个中国社会争先学习的榜样,以拼搏、顽强为特点的“女排精神”是那个年代所有人的集体回忆,至今在中国体坛女子集体项目中,女排的影响力也往往高出一个层面,受到更多关注。
女排的光芒固然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体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但事实上男运动员在个体项目上其实也曾有过令人欣喜的突破,且不说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为新中国赢下第一枚奥运金牌的便是男子射击选手许海峰,当时有两位男运动员至今放到国际体坛,依然是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一个是体操运动员李宁,一个是跳高选手朱建华。前者凭借着1982年体操世界杯上的6金,以及后来洛杉矶奥运会上的3金,一跃成为那个年代男子体操界的领军人物,而且相比起女排,“体操王子”似乎更受商家热捧,他后来也成为职业运动员进入商界最成功的典型之一。
相比之下,朱建华的成绩其实更加惊人,因为作为跳高选手,他所在的田径领域从来就不是中国人的优势项目,但1983年6月到1984年6月,这位上海男选手12个月内三次打破过世界纪录,2.39米的高度至今都没有中国选手能够越过,而2.35米的亚洲纪录也是直到32年后才由卡塔尔天才巴希姆打破。但朱建华一直没有在奥运会或世锦赛上拿到过金牌,这也使得他即便作为世界纪录保持者,还是在田径这种被欧美选手垄断的项目里,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引起太大市场反响,关注度远不如女排和李宁。
1990年代
女子顶起的不只半边天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外界对中国体坛“阴盛阳衰”现象还没有特别大感觉,那么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种局面看上去已经相当明显,因为绝大多数成绩上的突破都来源于女子项目,特别是游泳和田径两大基础运动,中国女将的水平在当时已经达到了世界级别,而男子方面却迟迟没有动静。
1991年,中国游泳队在澳大利亚佩斯游泳世锦赛上收获四枚金牌,弥补了中国体育在这个项目上的空白,而4枚金牌来自林莉、钱红和庄泳三位女将。到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游泳队的“五朵金花”再次大放异彩,收回了4金5银,震惊国际泳坛。那个时期,中国观众对游泳的印象基本都是姑娘的身影。
红粉力量在泳坛掀起的波澜还未消散,1993年斯图加特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上演了更加惊人的一幕,由马骏仁执教的刘东、曲云霞和王军霞三位女将分别夺得女子1500米、3000米和10000米三块金牌,一举成为女子中长跑界新贵。此后“马家军”姑娘们曾多次打破3000米和10000米世界纪录,甚至还出现过五人在同一场比赛齐齐破纪录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情景。而曲云霞创造的1500米世界纪录是直到今年才被打破,保持了22年之久。“马家军”在那个年代不仅成为中国体坛的骄傲,也成为众多商家青睐的对象,广告代言不断。
此外,中国女将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骄人战绩:谢军于1991年打破苏联女棋手41年的垄断问鼎世界女子国际象棋冠军;中国女篮在1994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历史性地获得亚军,创造女篮历史最佳战绩;陈露于1995年勇夺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单人滑冠军,为中国首次获得花样滑冰世界金牌;1998年中国羽毛球女队夺回失去四年的尤伯杯,重新成为国际羽坛的领先者……在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上,女运动员的成绩都压过男队,“阴盛阳衰”之说也渐渐传开。特别是1999年中国女足在美国巨星的女足世界杯上杀入决赛,赢得亚军,女足姑娘正面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当时在国际比赛中屡战屡败的中国男足形成鲜明对比,一时间无论是人气还是口碑,女运动员都更胜男子一筹。
男子方面,当时只有乒羽等少数项目是中国选手能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职业体育市场化发展,足球、篮球等项目开始走上商业联赛道路,男球员在商业市场上明显更受欢迎,即便无法像女选手那样取得成绩上的突破,但无论是男足还是男篮运动员,在收入上都远超女球员,也更容易成为“人气巨星”,足球方面涌现出范志毅、郝海东、高峰等一批球星,篮球也有王治郅、巴特尔、刘玉栋等粉丝们家喻户晓的人物。
2000-2008年
上海男人引领中国速度和高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军团的运动员们虽然仍被赋予为国争光的厚望,但随着互联网等媒介兴起,体育迷的视角开始越发向国际化靠拢,对于过去体制内培养出来的所谓“优势项目”开始用理性眼光看待,民众和商家不再一味看重奥运金牌、世界冠军这样的头衔,而是更青睐具有国际意义和市场意义的项目。在这种背景下,尽管女运动员依然是中国军团在各项赛事中的夺金大户,但男子项目的突破显然更迎合了新时代的口味。
2002年,22岁的姚明以NBA选秀状元的身份加盟休斯顿火箭,成为NBA五十多年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也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位堪称国际巨星的运动员。即便火箭队和中国男篮在姚明所处的那些年,战绩上并没有带来特别大的突破,但小巨人仍被视作中国体育的首要名片,这是任何女运动员都不曾达到的高度。
如果说姚明的成功在于篮球本身便是曝光度极高、关注度极大的体育项目,那么另一个上海男人刘翔则是完全凭借一己之力把110米栏这么一个本来从不被中国观众关心的项目变成了举国讨论的话题。刘翔成名于雅典奥运,是举国体制典型的产物,却完美迎合了体育市场经济的需求,他一方面在110米栏上实现了一段时期的统治,一方面又将场外效益发挥到极致,和姚明一起成为当时影响力最大、商业价值最高的中国体坛巨星。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姚明和刘翔之外,曾经被视作中国军团“弱势”的男子体育方面也不再甘于“寂寞”,田亮、孔令辉、林丹等运动员都既具备竞技实力,也具有市场号召力。与此同时,女运动员方面在竞技成绩上依然可以压过男子一筹,还在女曲、花游、女网等项目上有过突破,不过要想在影响力上比肩姚明和刘翔,当时那个年代基本没有哪个女选手能做到,即便是当时被视作女运动员里最红的跳水天后郭晶晶,也无法达到领衔时代的位置。
2009-2014年
李娜,独自上场的“一姐”
北京奥运后,中国体育在体制和观念上都开始经历较大变化,更多的项目开始摆脱固有束缚,向更加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其中网球便是一个典型,特别是女网,而李娜则正是在这种改变开始后,真正登上了当时乃至整个中国体育史“一姐”的宝座。
作为一个很早就出道并小有名气的女网选手,李娜真正走红并被上升到能在国际体坛代表中国面孔的位置,是在2011年法网夺得女单冠军后。在她之前尽管有过郑洁、晏紫两度问鼎大满贯双打冠军的成绩,但李娜的成就显然把整个中国对网球的关注度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她的比赛、训练、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几乎无时无刻不被关注,而随着她在2014年澳网女单再次拿下大满贯冠军,李娜的商业地位也超越了一切其他女运动员,在当年的《福布斯》女运动员体育富豪榜上,收入仅次于莎拉波娃,排名全球第二。
和李娜独领风骚形成对比的是,这段时期中国体育经历了比较平静的时期,特别是女子项目上基本没有出现什么突破,同时往日曾经辉煌过的一些项目例如女足、女排等,都呈现了走下坡路的趋势,加上原本就在商业开发道路上走得不太顺利,大部分女运动员相比男性,从经济效益上来看都更加“弱势”。而男子方面除了足篮这样本身就高度职业化的项目依然保持着很高曝光度外,在游泳和田径等基础项目上已经有了上升势头,孙杨在2011年福冈游泳世锦赛上打破了沉寂10年的男子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张培萌在2013年莫斯科田径世锦赛上成为第一个百米跑到10秒的黄种人,他们的崛起使得中国体坛性别天平越发倾向于男性这边。
2015至今
从商业到成绩,男权时代降临
从“阴盛阳衰”到“重男轻女”,2015年的中国体坛终于将这个其实是普遍国际现象的主题集中表现了出来。在今年进行过的游泳世锦赛和正在进行的田径世锦赛两大国际体育顶级赛会中,中国军团里尽管也有女选手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引起万众瞩目的突破皆来自男子项目。
孙杨作为李娜之后最被看好的“天王接班人”,在今年的喀山世锦赛上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竞技实力,在所参加的四个项目中除了因伤退出最后1500米自由泳外,斩获了2金1银的成绩,当选了喀山世锦赛官方最佳男运动员,不难预料明年里约奥运他必然还会是争冠大热门。当然更令人兴奋的是“小鲜肉”宁泽涛的崛起,他自去年仁川亚运一战成名后首次参加世锦赛就把男子100米自由泳这枚含金量极高的金牌收入囊中,也首次把中国泳军带入到男子短距离项目这一此前很难触碰到的领域,以至于赛后有人将宁泽涛的突破比肩于当年刘翔的雅典奇迹。
夺金固然仍是体育竞技的最大目标,但时代的变迁也使得中国体育迷观赏水平越来越专业化、国际化,北京田径世锦赛便因此变成了中国男选手集体爆发的天堂———哪怕没有金牌,甚至奖牌。来自广东中山的苏炳添就是本届世锦赛最成功的选手之一,虽然他100米9秒99的成绩放在今年的世界百米赛道上连前十都排不进,但他不仅是第一个百米跑进10秒大关的黄种人,也是第一个亮相世锦赛百米大战决赛的亚洲男人;而男子跳远项目上更是破天荒地首次有李金哲、高兴龙、王嘉男三个中国人一同进入前八,尽管最终只有王嘉男拿到了铜牌,却也是中国男人甚至亚洲男人的第一次。
当然,也许纯粹从金牌数量上来看,明年里约奥运会上榜的女运动员还是有可能多过男性,参赛人数比例上也仍可能是“阴盛阳衰”,但毫无疑问,中国体坛的“男权”色彩已经愈来愈浓,而且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延续这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