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当体现时代精神(艺坛走笔)

11.04.2016  00:26

    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绘画风格,“时代”成为决定绘画特质的因素之一,体现时代精神,也成为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动力。“画学不是一件死物,而是有生命能变化的。每一时代自有一时代之精神的特质和经验”,岭南画派领军人物高奇峰曾以此概括中国画与时代的关系。“笔墨当随时代”,石涛的这句名言,也成为许多画家不断追索、不断自省的重要命题。

    回望历史,新石器的彩陶,简单的几何图案中便表现着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充满神秘色彩。两汉时期,朴拙之外,雄强自信的气息亦显著地体现在绘画等造型艺术之中。在时局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感受到生命无常,纷纷归隐山林,于自然之乐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受这个时代自由又浪漫的精神影响,中国画不管是技法还是理论,都开始走向成熟。隋唐时期,社会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繁荣景象,中国画也开始了分门别类的发展。到了宋代,中国画已经形成了山水、人物、花鸟等多个绘画门类,中国画注重营造可居可游的画境,表现出多视角的艺术风貌。至元,郁郁不得志的汉族文人转而投身艺术,文人画精神特质初步形成。明代,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工商业繁荣,中国画艺术在世俗化和商品化的趋势中形成新的特色。清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工商业新贵的崛起,艺术呈现多元化特征,绘画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也愈来愈微妙,越来越多的豪商大贾开始扶植画家,收藏作品,“扬州八怪”与“海派”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

    历史规律显示,作为人们主观精神的体现,绘画集中反映了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也折射着社会的精神面貌。从这个角度看,能否体现时代的特征,即能否准确地传达出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是评价绘画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曾几何时,中国画创作一度陷入对西方艺术的盲目推崇之中,许多创作者尝试在中国画中植入西方艺术元素,但大多数并未获得想象中的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艺术家在文化认知上的迷茫,在文化耕耘上的不深入。中西方艺术各自有着不同的艺术精神,彼此之间存在的是差异,而不是差距。艺术又是相通的,所以对待西方艺术的影响,中国的艺术家应当理智对待、清醒认知。现如今,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国画坛呈现出回归传统文化精神的趋势,绘画的形式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但客观而言,今天的中国画创作在表现时代精神、引领时代发展上还有一定不足。

    一方面,许多艺术家为了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一味地迎合市场,艺术家由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堕落为屈从市场利益的奴仆。另一方面,一些艺术家为了吸引眼球,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新潮,以没有章法、没有灵魂的图形和色块堆砌作品,美其名曰“改革创新”,全无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却也能迎来众人追捧,名利双收。境外资本的介入,也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和市场的走向。其中,一些境外资本对当代艺术中丑化中国形象的作品极力炒作,致使这部分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价格屡创新高,可以说是一种别有用心的文化误导。

    面对时代精神的缺失,面对良莠不齐的创作现状,面对时代提供的创作土壤,作为中国文化精神承载者之一的中国画,理应奋起,焕发新的风貌,担当起中国精神的领跑者。近代美术史论家、画家郑昶有言:“画为艺术之一种,当就其艺术上演进之过程及流派而述之。然其演进也,往往随当时思想文艺政教及其他环境而异其方向,别其迟速;而此种种环境,又随时代而变更。”这不仅阐明了历史上中国画演进的内在脉络,还为未来指明了方向——继往开来。继往,是要求艺术家必须扎根于传统,牢牢把握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在艺术形式上、艺术精神上遵循文化内在的发展逻辑。开来,是要求艺术家必须面对时代、面对人民,拥有大的文化格局,能够深扎于生活、深思于现实,汲取时代精神的芬芳、针砭社会现象之不足,明真、明善、明美,创作出具有新时代的自信、体现中国时代精神的新画风。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