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诚意,筑起印尼“国家骄傲”之桥

04.06.2014  11:14

  印度尼西亚泗水—马都拉大桥远景。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开栏的话:

  中国的和平发展让周边国家受益,中国践行“亲、诚、惠、容”外交理念获周边国家好评。根基扎实、相互依存的中国与东盟关系,对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支柱性作用。从今日开始,本报陆续推出系列文章,讲述中国与东盟国家“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故事。

  道路整齐宽阔、高楼鳞次栉比的泗水是印度尼西亚第二大城市。出租车行驶在城市主干道上,司机阿古斯突然问:“你从哪里来?”得知记者来自中国时,他打开了话匣子:“知道泗马大桥吗?那是你们中国帮助修建的,很美丽,很伟大,”阿古斯竖起大拇指说,“每次有中国客人坐我的车,我都会跟他们这么说。

  泗水—马都拉大桥是东南亚最大的跨海桥梁。全长5.4公里的大桥巍然耸立在马都拉海峡上,连接高度工业化的泗水和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的马都拉岛。建成5年来,大桥运行情况出色,不仅大大方便了两岸居民出行,也极大地拉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这座被印尼媒体称作“国家骄傲”的大桥,利用中国政府优惠贷款兴建,采用中国设计、标准和规范,包括主桥、引桥部分在内的60%工程量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成功的中国建造背后,蕴含着浓浓的中国诚意。

   以诚相待

  中国印尼工人亲如一家

  2009年6月,泗水—马都拉大桥通车了。

  种植玉米的迪地说,和轮渡相比,跨海大桥为他节省了大量时间;上班族维莉说,如今跨海只要短短5分钟,通勤时间大大缩短,越来越多的泗水人选择在马都拉岛定居。

  而在大桥落成前,来往于马都拉海峡两岸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渡船,渡海单程将近1小时,往来十分不便,马都拉岛的经济发展也受到极大限制。阿古斯说:“那时候我们总想,要是有一天能又快又安全地穿越海峡,该有多好。”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合作方,建桥计划足足论证了20多年。

  自2004年签约以来,中方一直以十足的诚意开展建设,包括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抽调顶尖的国内大型桥梁工程师建立施工团队等,令“中国建造”叫响印尼。建设过程中,中方更是积极培养当地人才,慷慨地将先进知识技术传授给印尼同行,700多名中方工程技术人员和近2000名印尼工人相处融洽,亲如一家,中国诚意感动了合作伙伴。

  印尼比纳斯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乔纳斯对本报记者说,他曾与参加建设的印尼方人员交流,发现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工人都发自内心地称赞中国,感谢中国工程师在技术转移方面不遗余力。在乔纳斯开设的中国课程中,泗水—马都拉大桥始终是一个重要案例。

   将心比心

  修桥修路不忘造福当地

  当年参与泗水—马都拉大桥建设的袁小聪,已经转战塔园桥项目。这座建设中的大桥自 2012年9月开工至今,完成的工程量已超过70%。一旦建成,将对印尼西加里曼丹省公路网建设发挥重大作用,并将大大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我们的工作不只是造大桥,还要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实惠。”塔园桥项目经理袁小聪说,雨季的塔园镇终日大雨倾盆,通往该镇中学的环岛路坑坑洼洼,到处积水,居民和学生的出行成了难事。项目组先是开动挖掘机填平沟渠、建成简易施工便道,再用装载车拉着混凝土倾倒在坑洼路上,凹凸不平的路面渐渐被水泥填平。道路通了,人心也贴得更近。闻讯而来的居民欣喜不已,冲着项目组竖起大拇指:“中国路桥,了不起!

  袁小聪在印尼已近10年,深谙将心比心的重要性。他介绍说,自从项目进场,工作人员就格外注重与当地政府和民众建立并维系和谐的关系,“除了积极雇佣当地员工、购买当地产品,我们还定期开展慰民活动,节假日送上慰问品、赞助当地社区活动……”这些努力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好评。

  这只是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印尼六大经济走廊和互联互通建设,为当地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印尼各领域务实合作日益广泛,既有经贸、金融、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制造业等传统领域,还拓展到航天、海洋等新兴领域,呈现出“上天落地入海”的大好态势;201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83.6亿美元,同比增长3.2%,中国已成为印尼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印尼关系中发展最显著的当属经贸合作,无论是双方经贸往来的总量还是增长速度,都印证了这一点,”印尼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学者尤素夫·瓦南迪对本报记者表示:“对我们来说,中印尼两国之间的友谊是无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