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新城中学精心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22.12.2014  12:44

  ●本报记者  李少凤  吴腾江

  走进梅县区新城中学,矗立在该校广场的一座名为“体验·创新·成长”的钢制雕塑为校园增添了浓郁的科教氛围。雕塑由该校教师余顺欢设计,寄托着学校对学子们的希望:在打牢基础的同时,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而这也折射出该校多年来的办学理念:全力打造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让科技之光照耀新城中学莘莘学子。

  2010年,新城中学被评为广东省首批、梅州市第一所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各类科技创新发明大赛中,该校曾23次被评为省市优秀组织单位,获国家专利2项、国家省市奖励260多人次,是目前我市历届参赛项目最多、获奖人数最多的学校。

  记者走进该校科技教育成果展室看到,有用矿泉水盖制成的象棋、利用废弃易拉罐做成小靠凳等小手工,还有在省市各类科技发明大赛中获奖的雨水自动收集器、折叠式望远镜等小发明……各类小制作小发明作品琳琅满目,大大小小共有300多件。此外,墙上还挂满获得省市奖励的各学科实践调查课题:《蟑螂,我们用什么方法消灭它》、《梅州城区光污染报告》、《梅州梅花历史及现状调查》等。

  该校是如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变废为宝?又如何激发学生动手制作参与实践的热情?记者了解到,该校历来重视科技教育,不仅有科学教育领导小组,还成立综合实践活动科组,以两度获广东省十佳优秀科技教师、该校物理教师余顺欢为领头雁。学校还在每年为数不多的经费里腾出部分作为科研课题的活动经费,为老师们开展科技教育提供坚强的保障。

  “经过引导,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具开拓性,特别是作文,下笔更有内容。”科组成员、该校初中语文教师谭筱莹对此很有感触。在教学中她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性,经常引导他们动手搜集材料,自行解决问题。比如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试纸等材料,并在课堂上分享实验结果。结果枯燥的说明文被诠释得富有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该校还注重开展科技兴趣班的学习,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兴趣班吸引了200多名喜欢科技发明的学生参加,并以年级为单位,每学期开课五六节,由余顺欢老师集中上课,而所用教材《小发明三字经》、《绿在心中》均由其编著。就在前不久,此两本书分别获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学校每年还举办学校小发明小制作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才智的平台。科技教育的推进无形中带动了学生全面学习的激情。在校高三体育考生彭海源原是一个性格偏内向、学习成绩中等、缺乏自信的男孩子,“我对动手制作的东西很感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彭海源不断钻研,汲取课本知识,慢慢地,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稳占班上前三名。在省市举行的发明大赛中,他屡屡获奖,他也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