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香山大戏台请市民免费看戏

31.07.2014  19:30

5月31日,香山粤剧团在紫马岭公园免费向观众演出。

  5月31 日上午,骄阳似火,位于紫马岭高地的香山粤剧团内,树木葱茏,微风荡漾,粤剧的唱腔和现场伴奏的铜钹、响锣之声,夹杂着观众时不时的叫好声音,回荡在寂静的公园内。由中山市文广新局扶持指导的文化惠民项目“香山大戏台”正在这里上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的演出,早在一个月前的五一,香山大戏台就已经和观众有了亲密的接触,若与商演时间无冲突,香山粤剧团每周六上午 10:00到11:30 都将在此进行公益演出,市民可在绿树环绕的环境下“担凳仔睇大戏”。

  公益演出 专业素质

  在剧团的院子里,不大的空地上搭起了舞台和遮阳棚,阳光虽然灿烂,但是仍然无碍吹着电风扇享受戏剧的百名观众们。当天上演的是一个组合剧目,除了组合练功表演,有折子戏《沈园题壁》,曲艺演唱 《洛水梦会》以及折子戏 《选女婿》。

  剧团的演员们在舞台上汗流浃背,但仍然倾心演绎,精彩不断,而在一旁的现场伴奏乐队也是有板有眼,毫不马虎。当该剧团的总经理邓志驹率领着诸多学员最后一个登台演绎《选女婿》时,诙谐的剧目内容和专业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的笑声和掌声。断案“县太爷”邓志驹,也时不时利用剧情的搞笑点和台下观众互动,让现场气氛活跃起来。

  剧目结束,邓志驹还和观众们解说该剧的由来特色,以及自己扮演“丑角”的来历。曲终人散,还有一些观众不肯散去,用照相机拍欢乐的时刻。记者与其中一位观众余老伯聊天获悉,作为资深粤剧迷的他已经在一个月前就得知香山大戏台开演的消息,几乎每周六都要爬紫马岭锻炼完身体,就来听听粤剧,“唱得非常好,剧团的演员都是穿着戏服化好妆,非常正式地演出,从前看到他们都是在专业的剧场里,没想到现在这里就可以看到他们的表演,不要门票,也方便了我们。”

  政府支持 社团运行

  香山粤剧团是我市一支专业的粤剧团体,除了平时的商演,如何让这支队伍更好地为中山市民服务?邓志驹想到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和观众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当他和市文广新局有关领导进行交流后,马上得到市文广新局的肯定,并鼓励支持香山粤剧团通过申请中山市业余艺术团队扶持资金,获得资金帮助启动“香山大戏台”这个文化惠民项目。

  “剧团成员大多年龄都在20岁左右,一周一次的公益演出压力很大,安排新学员上公益演出,既可以让观众见证学员的成长,也可以让学员得到珍贵的主演机会,推动他们习艺的积极性。”该剧团舞台指导岑运建说。选定戏目后,主演学员要依次经过导演讲戏、执戏(熟悉人物性格)、响排(与乐师配合排练)、连排(几段戏连着排练)和彩排等阶段,才能上台表演。“我们不会加练,经过七场公益演出,学员们都适应了这个节奏。”岑运建说。

  除了学员的练功表演,也有名家前来表演折子戏和曲艺演唱,该剧团团长蔡法介绍,从5月1日连演三天至今,每次都有过百名市民前来 “捧场”,“有些观众指明想看邓志驹的表演,所以每场我们都会请他来演一段”,蔡法说还有一些是从开发区或者其他镇区赶来的,这些都令他们十分感动。而观众的热情也是他们坚持下来的动力。而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与剧团互动,在接下来的演出中,他们还准备邀请中山本土的粤剧“私伙局”来戏台上表演,“大家都来切磋交流,相互之间也可以有所提升。”

  据市文广新局局长罗建华介绍,市文广新局在探索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过程中,一直注重加快文化行政部门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职能转变,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香山大戏台”便是我市“业余文艺团体资助计划”在今年的创新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市文广新局以“文化惠民”主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据了解,从2010年我市推行“业余文艺团体资助计划”以来,如今已有近300个团体接受资助,按照有关制度,每个受资助的团体所得到的资助金额,需要结合该团队的资质等级,以及第三方机构对文艺演出的内容和质量的测评结果,综合计算得出,而“香山粤剧团”也是资质等级最高的团体之一。

  粤剧博物馆也将启用并向公众开放

  “中山有深厚的粤剧群众基础,也有粤剧的文化底蕴,我们剧团是中山唯一的粤剧专业团体,紫马岭公园周六日游客很多,于是我们就选剧团的院子做公益演出,做粤剧的推广活动”。

  在邓志驹的粤剧传承蓝图里,除了每周六的“香山大戏台”外,还有4种“软硬件”普及粤剧文化,其中以唱片为切入点的粤剧音像博物馆或将在2个月内启动。其余的“软硬件”是以中山音乐名家吕文成命名的粤乐教室,推动粤剧相关乐器的普及和研究;视听体验中心,边“叹茶”边聆听粤剧名家作品;培训中心,在周六日或者夜晚向戏迷免费传授粤剧基本课程等。这些日后都将免费向市民开放。

  在该剧团中,记者也见到了粤剧音像博物馆的雏形。上千张粤剧卡带,铺满了一面墙,老式留声机背后,有些残缺的黑胶碟片也被作为背景装饰放置于墙面上,“这些都是我这些年来的私人收藏,可以说很难再找到这么多的粤剧卡带和碟片了,我把它们拿出来也算是一种纪念,希望大家可以从中看出粤剧一个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