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人居环境整治初见成效:污水池消失,村庄变公园
南方农村报记者 彭辉 实习生 曹倩
“这个池塘之前可以说就是个污水池,生活垃圾随便倒进去,污水也直接排进去,臭味熏天。整治后大变样,水变清了,也不臭了,村民又回到池塘边的广场活动了。”丰顺县北斗镇拾荷村村民陈双顺笑逐颜开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一到傍晚,中老年人在池塘边跳广场舞,小孩们过来荡秋千,“村里又热闹起来了。”
北斗镇村居面貌的改变,是丰顺县在全域范围内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整洁的村貌、清澈的河流、烂漫的栀子花、通畅的水泥路、古色古香的文化广场、随处可拍的美丽景点……作为梅州市“全县域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建设”的先行试点,丰顺县正在全面打造农村新面貌,因地制宜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格局。在这场环境整治行动中,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成为两大重点工作。
配套设施处理农村污水
走进汤南镇新楼村,坐落在古民居间的湿地公园与清澈的小溪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谁也想不到,这个地方之前被村民形容“脏如粪坑”。
78岁的新楼村村民谢自花表示,没有整治之前,村民随意丢弃垃圾、乱倒粪便,每逢下雨天全村都能闻到异味,污水横流,大家都不敢出门。“自从建了污水处理厂,全村的污水得到治理,臭味消失了,村子变漂亮了,春节期间游人一批接着一批。”这样的变化,让谢自花打从心里感到高兴。
据介绍,丰顺县采取PPP模式(即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试点村,所有污水通过特定管道排进净化池,经过三四级的净化,达到标准后再排到河中。与此同时,开展“雨污分流”,收集雨水进行循环利用,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后再循环利用。
丰顺县委农办副主任、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黄建华介绍,为解决污水处理难问题,去年以来,该县投资1300多万元,重点推动汤坑镇梅溪村、北斗镇拾荷村、汤西镇南礤村、汤南镇新铺村等4个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4个示范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已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营。”
购买服务处理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是此前困扰新楼村的另一个问题。新楼村是丰顺县人口最多的村庄,由于没有规划和管理,村民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家门口、马路边、池塘等地方。每到傍晚焚烧垃圾的时候,整个村都弥漫着恶臭味。这样的情况在农村普遍存在。
针对这个问题,丰顺县的解决办法是:政府向环卫保洁公司购买服务,对生活垃圾进行企业化运营管理。每个村都将有专业的保洁员负责打扫村道,同时收集垃圾运往中转站。“先在汤南镇、北斗镇、汤坑镇、汤西镇开展试点,随后将推广至全县。目前已有半数以上乡镇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营。”黄建华说。
“以前道路两边都是垃圾,连村口也是,看着让人心烦。现在有专人管理,干净整洁好多。走出家门就像走进公园一样。”拾荷村村支书陈有琼表示。
丰顺县委农办主任、扶贫开发局局长刘盛生介绍,为了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该县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城乡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县城以街道落实巡查人员,农村按常住人口每500人为单位设置一个保洁员,建立精细化的保洁机制。计划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专业机构为全县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提供有效服务,实现三级联动、资源共享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明年完成9成村居整治
根据《丰顺县全县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该县从2016年起,每年整治30%的自然村;到2017年底,村庄保洁覆盖面达到99%,镇(场)垃圾处理费开征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清洁服务费开征率达到7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90%以上,分类减量率50%,全面完成丰良、留隍、潭江三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集污管网建设;到2018年完成90%的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面完成镇级污水处理厂和配套集污管网建设,完成全县263个行政村和90%的20户以上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目标。同时,建立长效机制,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实现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编辑: 马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