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丰顺汤南镇新楼村通过改造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新农村。(吴腾江 摄)
●本报记者 黄 焱
特约记者 胡金辉
什么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作为全市“全县域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建设”先行试点,丰顺县以“全县域整治、全方位提升、全民性共建”的做法,大力推进全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交出了一张“美丽答卷”。
搬迁养猪场
粪坑改公园
在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白墙黛瓦林中掩、一湾碧水寨边过,如画般的美景让从中山市返乡过年的蔡春玲一家流连忘返。“这里我还是第一次来。”蔡春玲举着手机说。她丈夫罗庆笑着纠正:“我带你来过几次了,之前这里没那么漂亮,所以你没印象。”
新楼村有万余人,人多地少,以前“脏乱差”现象突出。近年来,该村“两委”发挥基层领导核心作用,制定村规民约,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经过村“两委”的宣传发动,村民的觉悟有了很大提高,纷纷主动拆除粪坑、养猪场等污染源;村集体也腾出2300平方米土地,作为绿化和建设用地。如今,该村已完成258个粪坑的改造,搬迁15个养猪场,拆迁19座破旧民居,为200多座民居“穿衣戴帽”,新建停车场、污水处理池和小公园,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村庄的变化有多大?在这里生活的村民最有发言权。村民罗惠瑞指着门前的公园说:“这里以前都是粪坑,臭气熏天。如今改建成公园了,大家没事就会过来散步。”热心公益的村民罗典辉则告诉记者,外出乡贤春节回乡后看到村里的变化,纷纷表示愿意出钱出力,将家乡建设得更美。
政府买服务
以点带全县
村庄美丽大变身,归功于丰顺县“买服务、强示范、建机制”的工作方法。
近年来,丰顺县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专业机构投资10亿元处理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筹资10亿元开展“六城”同创、整治榕江北河;筹资10亿元建设“六馆三园三场三中心”;投资1300万元建设汤南镇新铺、汤坑镇梅溪、北斗镇拾荷、汤西镇南礤4个示范村,辐射带动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落实领导挂钩联系工作责任制,对全县263个村实施环境整治“511工程”,即打造50个示范村、100个重点村、100多个达标村;对农村垃圾实行网格化管理,每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
为解决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丰顺县在推进263个村800多座污水处理站和配套管网建设的同时,投资1.3亿元建设丰良、 留隍、潭江三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计划今年6月底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能力可达5000吨;其余10个镇级污水处理厂也正加快规划建设。
据新楼村挂点领导、丰顺县委书记曾永祥介绍,该县突出全县域整治,以点带面、以城带乡,实现了县、镇、村三级联创;突出全方位提升,以干净为本、文化为魂,将环境整治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提升了环境和乡村的文明程度;突出全民性共建,发挥群众、乡贤的力量,共建共享健康、宜居、美丽、和谐的幸福家园。
游客走进来
乡愁留得住
为打造“回得去的故乡”,丰顺县以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为重点,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结合乡村旅游等资源,挖掘村庄经济增长点,迈出了“留住乡愁”的第一步。
丰顺县聘请浙江一家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对相关示范村进行总体规划,按照“尊重自然美、体现差异美”的原则,一村一个方案,形成点上有特色、面上有规模、全县大变化的建设格局。如新楼村围绕“中国古村落”种玊上围打造古村落旅游产业区,新埔园村开发利用“中国传统村落”龙上古寨,与新楼古村落串珠成链,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汤南镇党委书记廖月芝表示,新楼村在培育面线、菜脯等特色产业的同时,还结合特色村庄建设和休闲旅游开发,利用种玊上围古村落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包装打造了“跳火堆”“舞金狮”和“汤南大锣鼓”等传统民俗,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村民也从中受益。
一个个村落的变化,不仅改变了“丰顺面貌”,还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近几年,不少乡贤和珠三角、汕潮揭等地客商纷纷前来丰顺休闲旅游、购房置业、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