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重重禁令仍难挡住“补课热”?
新华网合肥6月20日电(记者张紫赟)气温逐渐攀升,校园里的孩子也即将迎来暑期长假。近日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确保中小学生在假期过得健康、安全和有意义,长沙、南昌、成都等多个城市相继发布“禁补令”,严禁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集体补课。只是,一年比一年严格的防范办法真能抵挡家长与学校的补课热情么?
学生和家长之所以花钱买补课,无非是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你不补别人补,你就落后了。”于是在这种“不甘落后”的心态下,现在学生们的双休、寒假、暑假全部奉献给了补课时光。且不论有多少孩子的快乐时光在不见天日的补课中消磨殆尽,单单是这“大补特补”的效果就需要打个大问号。
每次看见背着硕大书包游走于各个补习班的学生,便会庆幸自己童年时轻松简单的学习环境,并暗自下决心一定不给自家孩子上许多补习班。只是有时候这种决心似乎并不坚定,那是当别的孩子琴棋书画信手拈来时,当了解到小升初越来越高的门槛时,当看见越来越揪心的就业数字时,才深刻理解为什么家长们补课热情如此高涨。
“减负”口号提出至今已有十余年,可好像中小学生们的负担反倒越来越重,升学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业内呼声的不断高涨,教育部门开始使出“大招”,用强制手段要求学校禁止补课。据媒体报道,日前四川省下发最严“暑假禁补令”,指出中小学凡学校集体补课收费,校长先免职,再调查,并实名曝光。
然而,在以升学率为风向标的国内教育行业现状下,重重禁令也将难以挡住学生与家长的补课热情,最直接的效果便是补课“隐秘化”,此前便有严令之下学校在外租房为学生偷偷补课的先例。
当下,高考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单一功利的教育评价体系即将被打破,我们期待中国孩子们的受教育模式、成才途径、选拔方式都能更加多元化。唯有从根本上破除这种一考定终身的选拔格局,才能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把包括暑期在内的业余时间还给孩子,把属于大自然的欢乐时光还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