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见识了!这些都是莞城已经消失的名物!
提起莞城,也许你会想到西城楼、可园、却金亭碑等等脍炙人口的历史文化地标。但是,对于拥有1200多年建城历史的莞城而言,其积累的历史瑰宝,远远不止上述几处,还有许许多多的文物遗址在经历沧海桑田的时代变迁后,逐渐消失而被遗忘。
对此,作为“知(bai)识渊(du)博”的莞城君,有责任为大伙补一补那些课堂上学不到的“莞城历史”!从今天开始,莞城君将推出“莞城历史学堂”,带你见识莞城那些已消失的名物!
开课前,莞城君要带大伙认识下咱们的授课老师—— 杨宝霖老先生 。
杨宝霖,莞城西门人,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特级教师,原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1957年起先后在广宁县第四中学、东莞县常平中学、东莞中学任教,1982年在华南农业大学任教兼任《中国农史研究》杂志编辑。1989年当选东莞政协常委,后为东莞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在文史、农史及考据学方面造诣颇深,编写的《词林纪事补正》一书,被誉为“是有功词林的力作”。
因其数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东莞)文史研究,贡献卓越,2004年被东莞市政府授予首届东莞市文学艺术玉兰大奖之“东莞文化特别贡献奖。2008年至今,担任莞城图书馆荣誉馆长,并设个人工作室(自力斋)在馆内,主编《东莞历代著作丛书》。2014年11月,“杨宝霖工作室”入选首批东莞市文化名家工作室。
旧梦留痕——杨宝霖讲莞城已消失的名物(第四讲)(节选)
- 金花庙 -
在罗氏黄堂第隔西门正街的对面,也是西皈正门的隔壁,是马齿巷,整条马齿巷街面,是在西关渠上面,以麻石横排跨渠两岸以为路,麻石条之间的缝隙,可见下面渠的流水。巷口渠面最阔,跨渠面建一间金花庙,庙不大,不深,但香火很盛,尤其是妇女,经常捧着三牲托盘,入庙拜“金花娘娘”。
金花神为粤土产之神。清黄谷《粤小记》卷一记:“神本处女,巡按夫人方娩,数日不下,几殆。梦神告曰:‘请金花女至,则产矣。’密访得之,甫至署,夫人果诞子。由此无敢婚神者,神羞之,遂投湖死,粤人肖像以祀。神姓金,名花,当时人呼‘金花小娘’,以其能佑人生子,不当在处女之列,故称夫人云。”
金花庙 1953 年城内开马路时拆除。金花庙之后露出水渠,至罗鉴门前,始以横石封渠面。
- 拾芥园 -
马齿巷内有一园,名拾芥园(今马齿巷 37 号),正对张屋巷,是清道光学者邓淳晚年所居,在此编成《宝安诗正》。
《东莞诗录》书影
邓淳(1776—1850)字粹如,号朴庵,又号养拙长翁,茶山人。邓淳出生于“四代科甲”之家,父邓大林,为清乾隆时侍读学士林蒲封女婿,前母林兰雪工诗,惜年二十四而卒。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广总督阮元修《广东通志》,命邓淳采访莞事,邓淳成《东莞志草》五十卷(已佚)以进。
道光十三年(1833)粤督卢坤重其为人,聘主石龙龙溪书院。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来粤禁鸦片,与英侵略军战,邓淳条陈善后十策。迨英国强占香港,广州名士十馀人聚番禺学宫(即今毛泽东农民讲习所遗址)商量反对英占香港,议定由邓淳执笔撰《恳严行剿办英夷呈文》,这是我国第一篇反英檄文。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起,邓淳为广州抗英团练撰《讨英檄》。邓淳晚年居拾芥庵,编辑东莞历代诗歌总集《宝安诗正》六十卷。邓淳著作甚多,现存者有《岭南丛述》六十五卷、《粤东名儒言行录》二十四卷。
《宝安诗正》书影之一
《宝安诗正》书影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