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发布
7月7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和林业厅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第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成果。云南省湿地总面积已达56.35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47%。
调查结果显示,云南湿地有4类14型,湿地总面积56.35万公顷,其中,河流湿地24.18万公顷,湖泊湿地11.85万公顷,沼泽湿地3.22万公顷,人工湿地17.1万公顷。全省湿地总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47%,自然湿地总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02%,自然湿地总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69.67%。从流域分布看,全省六大流域中,长江流域分布的湿地面积最大,达18.34万公顷,其次为澜沧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分布的沼泽湿地面积占全省沼泽湿地面积的82.93%。
此外,云南调查范围内发现湿地植被型12个,湿地植物群系189个。记录到湿地高等植物227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种,云南特有植物116种。记录到湿地脊椎动物100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7种,云南特有种237种。10年间,云南自然湿地保护率增加25.01%,达到40.27%。云南省现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各级别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7个,国家湿地公园7个,初步形成了较规范的湿地分类保护管理体系。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还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由于对湿地功能认识不足,长期过度开发利用,云南湿地保护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在局部区域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滇中、滇东北地区沼泽化草甸和淡水泉湿地在10余年间消失近40%。二是湿地破碎化情况仍无好转。三是部分湿地生态功能退化。28%的自然湿地面积外来生物入侵严重,25%的湿地污染威胁严重且治理难度大,超过50%的沼泽及其沼泽化草甸湿地过度放牧,18%的湿地存在不规范旅游现象。四是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云南湿地保护起步相对较晚,自然湿地保护率低于全国平均的5.06个百分点。各地湿地管理机构不健全,保护经费投入不足,湿地科技支撑滞后等,制约了云南湿地保护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云南省林业厅明确,下一步将以保护特有湿地、恢复一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为重点,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规范湿地资源利用方式,探索湿地保护新机制,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省自然湿地保有量达42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5%。
为进一步摸清“家底”,掌握湿地资源变化情况,2012年云南全面启动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调查中,采用先进的“3S”技术与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参与此次调查的人员5325人,完成湿地斑块调查15158个,布设植物调查样方3380个,动物调查样线、样方102个,拍摄湿地资源照片10万余张,获取成果数据75.8万余条。调查成果先后通过省级评审和国家鉴定,鉴定结果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