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更需严把安全关
苏剑一 (媒体评论员)
近期,深圳市市场稽查局食品稽查处与深圳市市场与质量监管委福田分局在联合执法时,查处了多家没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健康证的非法营业商家。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无证商家竟都通过“美团外卖”、“大众点评”和“饿了么”等网络平台售卖食品。日前,这些平台因涉嫌未履行法定审查义务,已被相关部门立案调查。
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我国餐饮业在互联网上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契机。据《2015上半年餐饮O2O报告》预计,2015年餐饮O2O市场规模将达到1389亿元,预计同比增长46.8%,5年间增长超15倍。然而,食品安全无小事,当餐饮巨头在互联网上攻城略地之时,须臾不能放松自身的审核和监管责任。
加强对入驻商户的资质审核,才能为保障客户的餐桌安全设好第一道防线。网络外卖平台给公众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只需轻触几下手机,就能在家吃到商家送上门的美食。作为服务提供者,网络外卖平台有义务对商户资质进行审核,这是对注册用户负责的基本要求。但从现实来看,这道防线似乎并不牢靠。
究其因,餐饮O2O行业的激烈竞争,导致一些网络外卖平台出现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问题。据媒体报道,各大网络平台都是通过“扫街”甚至“扫楼”的方式拓展商户,而商户在平台进行注册时竟然可以不输入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等重要信息。如果这个审核漏洞不及时堵住,食品安全防线必将难以守住。
换个角度思考,网络外卖平台加强对入驻商户的监管,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制造数量上的繁荣,放松对质量的管控,是极其短视、不明智的行为。毕竟,餐饮行业是一个非常注重口碑的行业,一旦让无证商户混进网络外卖平台,给用户提供了不卫生的食物,将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损伤企业形象。
必须承认,网络外卖平台的发展有积极的一面,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不应该成为监管盲区。事实上,10月1日起新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已经明确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对应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现在的问题是,一些网络外卖平台尚未担负起法律责任。
此次几大网络外卖平台被查,给整个行业都提了个醒。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有一些不太成熟的地方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堵住漏洞,不能等到出现恶性事故之后才追悔莫及。希望整个餐饮行业都能以此为鉴,加强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机制建设,防范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让公众在“互联网+”时代的食品安全也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