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齐参与 争创五连冠⑤|洁净公厕助力创文,文明如厕尚待加强
▲让公厕成为城市文明的一张亮丽名片。图为干净整洁的中心广场1号公厕
“既方便又智能,值得点赞!”7月29日下午,市民吴女士走出中心广场1号公厕时说道。在她身后,矗立着一座经过升级改造的洁净公厕:独特的造型、红灰相间的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墙壁、地板干净整洁,各项配套设施齐全,丝毫不会让人觉得这其实是一间公厕。
如何为出行的市民提供方便、市民如何维护好公厕设施和环境,成为创建文明城市需要一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东莞在改善公厕卫生环境、提升公厕服务水平方面交出了满意的答案,但也存在不文明如厕,以及部分公厕的设施落后、卫生较差的现象。
公厕升级改造获市民点赞
“变化真的太大了。”吴女士说道。在她印象中,一提到公厕,首先想到的就是“脏乱差”的环境,“没人清洁管理,很多人使用完不冲水,厕位少,有的还是男女混用。”她坦言,相比起来,如今的公厕环境发生明显改善,地方宽敞、干净,每天有人定时清洁,墙面也很少见到小广告、涂鸦,“如厕越来越方便了”。
一座小厕所关系着百万市民的大民生,东莞在改进市民如厕服务中率先迈出坚实步伐,全市升级改造的公厕便是一个有力佐证。
位于会展中心西绿地的中心广场1号公厕,是我市第10座星级厕所、第690座升级改造的公共厕所。与传统公厕相比,它更加突出“智能化”的特点。在公厕左侧墙壁上,一块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厕位的使用情况,每个厕位里也设置有提示器,可根据有无市民在如厕而变换不同的颜色。水龙头、烘干机等众多设施则采用自动感应系统,既便捷环保,又能减轻不文明现象给工作人员带来的负担。
在公厕右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三卫生间、残疾人卫生间,以及母婴室、无障碍通道等。同时,为了突显人性化服务,公厕还为市民提供了蹲厕与坐厕两种选择,增加了女性厕位的比例。
“类似这种级别的公厕,现在不单是用于解决生理问题了,还逐渐变成一个可以提供休闲娱乐的地方。比如,旁边还有自动贩卖饮料机,考虑得非常周全。”市民杨先生说,“它更像一张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
我市推进“厕所革命”后,公厕的升级改造工作逐步落实,中心广场1号公厕仅是一个生动的典型。它改变的不仅是公厕的设施和面貌,也改善了市民如厕难的问题。正如市民秦柱光的感受一样,“现在的公厕变多了,也更好找了,以前找不到厕所,只能去麦当劳或肯德基的情况有望彻底告别。”
不文明如厕现象依然存在
公厕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城市文明建设容易忽视的一块短板。经过记者连日走访发现,第一国际、汇一城等商业区的公厕服务体系较为完备,每隔500米左右就能看见公厕标识,且卫生情况良好、设施较齐全。然而,其他区域与之相比,则明显存在一些不文明如厕、公厕设施落后的情况。
例如,位于南城街道一家菜市场旁边的公厕里,五个厕位共有三个存在便后不冲水的情况,该公厕位于建筑二楼,外形简陋、内部狭小,还没走进门就能闻到一股异味,而且公厕只配有水瓢供使用者手动冲水,缺乏自动冲水设施、母婴室、残疾人士专用公厕等。
“其实,这间公厕的卫生维护工作安排紧密,我们工作人员每隔两个小时就会定时清洁管理,但是,依然存在使用厕所不冲水的现象,有时候还会因此被部分使用者投诉。”公厕管理员何先生告诉记者,虽然这类比起以前已经减少,但落后的硬件设施确实还有待改进。“希望这座公厕能够得到升级改造,给如厕市民带来更好的卫生服务和使用体验。”他说道。
关于便后不冲水的情况,秦柱光也深有体会。“在车站的公厕,现在还会遇到这种情况。”他说,即使时间再赶,按下冲水键也只是举手之劳,不能因此丢了文明。“很多公厕都有‘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标语,我们不应让这类标语变成摆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要表现在行动上。”
“少数市民会将废弃物扔到垃圾桶外,等不及的市民还会让小孩直接在洗手池如厕。”杨先生也向记者吐露了平时观察到的不文明现象。“当然,这些都是极少数的现象,但还存在提升空间。我希望社会在不断完善公厕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服务水平的同时,也注重提升市民文明素养,让公厕文明真正成为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底气和优势。”
全媒体记者 冯灿宇 实习生 徐沛/文 记者 程永强/图
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