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产能过剩”的帽子 企业何处寻生机?
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记者许晟、华晔迪)做企业,最让人睡不着觉的,莫过于经济下行中身处产能过剩行业,产品卖不出、银行压缩贷款、削减产能又面临人员难以分流……走访过剩行业有代表性的微观主体,看看企业如何应对当前局面,又如何走出现实困境,对于眼下仍处转方式调结构“爬坡过坎”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具有参考意义。
集团除董事长以外的高管全部取消专车和司机;废弃物处置权包干下放到企业基层组织;全员参与营销,原本用于广告的费用奖励给业绩好的员工……只是一些规则机制变化,省下的成本或是激发积极性新创造的效益,动辄就是数千万元。
这是旗下多种化工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的湖北宜化集团正在发生的转变。身处产能严重过剩的化工行业,宜化集团多种产品所处行业全国产能利用率仅六成,一些产品价格在一年多时间里近乎腰斩,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降本加增效成为必然选择。“转变管理机制,激发的员工积极性和潜力,实在是太惊人了。”谈及降本增效措施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宜化集团董事长蒋远华告诉记者,目前集团80%的利润直接或间接来自于降本增效。
在浙江,铝合金轮毂行业的全球领跑者万丰奥特的选择是提质增效。针对铝合金轮毂行业劳动力密集、高能耗、重污染的特点,该集团正通过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生产车间,提高生产效率、控制质量。
升级的制造工艺令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转型升级后,公司的人均劳动力生产效率是转型前的3倍以上。”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目前,万丰奥特生产车间已经重新布局,形成“上有太阳能、地下天然气、中部机器人”的格局。陈爱莲告诉记者,从设计、模具制造开始,再到工业流的布局,公司都使用了机械手、自动化生产。
拥抱互联网 跟上形势“方能存活”
在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行业,钢贸企业竞争非常激烈,业内预计,钢贸企业将在未来至少减少一半。主营钢铁贸易的华南物资集团去年实现销量600万吨左右,在西南、两湖、两广、华东都有营销网络,是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
在互联网大势下,华南物资集团选择的是做互联网第二方平台,与宝钢直接合作,共同打造欧冶云商,将传统贸易电商化。华南物资集团董事长李刚认为,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互联网+”,但所有企业都应该有“互联网+”思维,要顺应这个时代的趋势,懂得分享与合作。
“互联网+”改变了华南物流集团的组织架构,重新定位了客户,改变了企业的交易模式,重新规划了盈利空间。“把贸易做成服务,打造整个体系的物流环节,是华南物资集团做‘互联网+’要实现的目标。”李刚说。
恶性竞争、产能过剩一直是线缆行业的痛点。在线缆行业经营数十年的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2010年便开始布局互联网,谋求产业升级。如今,远东控股打造的电缆网全球门户网站、买卖宝全球电工电器交易平台、中国电缆材料交易所平台等“互联网+”项目,已成为行业中具备一定影响力的网络平台。
“消化过剩产能一定要靠先进理念,突破技术工艺,特别是利用互联网。”远东控股董事局主席蒋锡培说,所有行业中有优势的企业如果能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优势做升级,机会还会很多。
布局新产业 新思路指引新出路
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经营多年的万丰奥特,通过控股加拿大航空飞机制造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历时3年基本具备生产飞机整机能力。“明年就可以生产、制造飞机了。”陈爱莲说,集团公司还将配合飞机制造,未来10年在全国建设100个飞机场,同时进入航空、通航领域,建设培训学校等。
远东控股则基于线缆主业转型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的系统服务。目前,远东控股提供的智慧系统服务已在上海等地投入应用。
“依托自身的智能平台、智能监控系统、大数据信息,集团公司可以实现系统服务的总包安装和能效管理,实现整个产业链覆盖。”蒋锡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