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就习主席访英发表评论:为“黄金时代”注入情感力量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北京10月24日电 《人民日报》10月24日在“钟声”栏目发表题为《为“黄金时代”注入情感力量》的评论,评论指出,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人文交流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润中英两国人民友谊的土壤。评论全文如下:
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当地时间10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强调孔子学院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贡献。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的基础是语言相通。近年来,孔子学院在英国快速发展,英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数量居欧洲之首。这正是中英人文交流蓬勃发展的缩影。超过15万名中国留学生在英学习,2014年两国人员往来突破110万,一系列屡创新高的数据折射出两国人民愈加热络的情感与交流。
今年是历史上首个中英文化交流年,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展览、演出、论坛等活动正在两国接连举办。习近平主席此次英伦之行将中英人文交流推向最高潮。从出席中英创意产业展、参观英国的三所高校,到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会见英国友人;从英国议会演讲中以6个小故事生动表明中英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到金融城演讲中提议中英共同纪念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以推动两国人民交流;从参观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院,到参观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时倡导中英体育交流……中国最高领导人身体力行做中英人文交流的坚定推动者,播撒下中英友谊新的种子。
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英两国文化相互吸引、交相辉映,但也存在差异性。不久前,一部由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红遍网络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正体现了两国教育方式的差异。然而,人类文明因其多样性而更具交流互鉴的价值。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通过人文交流,中英两国文化中的精华正在对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说,人类的具体历史,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所有人的历史,也必然是人类的一切希望、斗争和受难的历史。人文交流,不仅是国家间交往的柔性力量,也可以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行的关键环节。二战期间,24名中国海军学员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英国议会上院议员林迈可等英国人士投身中国战场,中英两国人民共同为战胜法西斯浴血奋战;19世纪70年代,以严复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留英学子心怀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之梦负笈求学,归国后推动了西方近代先进思想和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英友好交往的故事,也是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精彩篇章。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放眼英伦,鲜艳的五星红旗仍在飘扬,“习式旋风”带来的实在成果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在中国,莎士比亚、拜伦、雪莱的经典著作与英式下午茶、“炸鱼和薯条”等英式文化正被各界津津乐道。在中国领导人的亲自推动下,人文交流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润中英两国人民友谊的土壤,为开启“黄金时代”的中英关系注入情感的力量。中英文明的交流互鉴,也将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更为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