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每年投入4亿到社区开展社工工作

23.04.2015  19:23

  社工为老人开展长者服务

 

  导师引领社工体验历奇游戏。  

 

  社工对街头的流浪人员进行探访。

  “我以前在社区做社工,需要居民配合调研时,常常会遭到拒绝。”和记者说起不被服务对象了解和信任的经历,佛山市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潘文亮苦笑着说,“服务对象不知道社工是什么。”其实,不仅是未接触过社工的民众不知道社工是什么,有些接受过服务的居民对专业社工也是一知半解。

  究竟社工是什么?他们的工作如何体现专业性?

  近日,南海结合“幸福广东、社工同行”的主题,邀请社会工作行业的专家开展“社工时代 南海问道”论坛。参会的英国约克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哲学博士、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教授陈永杰认为,专业社工最严格的定义,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出身、受过系统而完整的专业训练的社工。

  社工在工作中,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手法的运用。他们需要将心理学的知识融入与服务对象的互动中,也要将社会学知识结合项目写进方案里,更需要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来将案主和其所处环境联合分析。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从社工的日常工作手法中便可窥探一二。

  现状:专业社工比例较低

  社工专业性如此之强,那么南海的专业社工情况如何?

  “南海目前有持证社工1114人,和顺德的社会工作发展在佛山排在前列,但是跟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社会工作相比,还处在起步阶段。”在“社工时代 南海问道”论坛上,陈永杰认为南海的社会工作发展在佛山排前,但是专业社工的比例还需提高。

  为出台相关的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和激励政策,为推进社工本土化、专业化提供决策依据,南海区民政局委托中山大学开展了《南海区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现状调研》的课题研究。

  调研发现,南海目前登记持证社工有1114人。在本次调查抽样的400多名在南海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中,仅三成是专业出身,持证社工中仅四成是社工专业毕业。而在深圳,这个数据分别是四成和六成。

  在抽样的247名社工机构从业人员即一线社工中,只有三成是专业出身,其中持证人数127人,占半数,而持证人数中社工专业出身仅为44.09%。调查还发现,政府部门和村居委持证人数占总持证人数的53.37%,超过一半,但其中社工专业背景出身只有10.4%。按照陈永刚给出的社工专业性的定义,南海的专业社工比例仍然偏低。

  措施:政府奖励社工考证

  针对社工现状,南海区在社区、社会机构和社工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帮扶政策和资金。南海区民政局副局长、南海区社工协会会长丁坚介绍,南海每年有4亿元投入到社区开展社会工作。

  “对于初创的社工机构我们会给予1万元的鼓励资金,每年有600万用于公益创投。”丁坚说,南海区在社工机构的能力建设方面也有投入资金提供免费培训,希望社工机构多关注和参加。另外,今年南海区已经将社工人才建设纳入南海区人才规划,希望能够借此推动社工专业化、本土化。

  而对于推动社工专业人才比例提升的措施,直接体现就是考取社工证能够得到政府的一次性补贴。“鉴于考社工证是社工专业性的一个鉴定标准,我们希望能够先在现有的队伍里面提高专业社工的比例,现在南海区对于考到初级社工证的奖励1000元,中级奖励3000元。”南海区民政局社工科科长吴婉珊介绍,在提高具有专业背景的社工人才比例上,民政局也在通过本地教育、外部引入的方式积极争取。

  孩子受到居民疏远 社工助他融入社区

  在春晖社工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一身休闲装的潘文亮。尽管现在他已经是机构主管,但谈起做一线社工时的经历,他仍记忆犹新。谈到社工专业性的体现,他讲起自己曾做过的一个案例。

  在某个社区内,潘文亮遇到了案主小明。当时,小明经常重复说一些话,或者做一些动作,很少和人交流,也甚少在社区活动、与社区居民接触。因此一些居民认为小明心理有问题,而渐渐地疏远他。

  潘文亮接案后,通过互动得知小明擅长静物写生,于是尝试让他教社区里的小孩画画。后来,潘文亮还和社工们协助小明在社区里办画展,向社区居民介绍他的画作。“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展现小明‘有能’的一面,改变居民对他的异样眼光,同时也增强他与居民沟通的能力和信心。”潘文亮介绍。

  “我们把孩子放到社区中,让他和环境融为一体,让他能够解释自己的作品,也能够教别人画画。”潘文亮说,社工从不会将他当成一个“有问题的孩子”来处理,只会发掘他的潜能,让他融入环境发挥作用。久而久之,社区居民也发现,小明画的画很好,小朋友也喜欢跟他玩。他的优点进入了居民的眼里,而原来的“有问题”的标签揭掉了。

  “我们不是向居民游说小明也有优点,让他们正常看待他,而是让小明和环境、居民互动,来让他自己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这就是社工的‘助人自助’理念。”潘文亮说,“如果是义工,可能就会带着小明是‘自闭症’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认为他‘不能交流,生活也不开心’,于是来‘陪他玩’,甚至采取逢年过节上门探访送礼物的活动形式。这也是一种标签,并不利于他融入社区,也不能达成让他‘自助’的目标。

  这就是社工和义工的区别,也是社工的价值所在。“很多人觉得社工和义工只是拿不拿工资的区别。其实,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开展社会工作有专业手法。”潘文亮说。

  女孩情绪不安咬人 社工服务打开心结

  “中国社会工作服务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些社会矛盾以及解决了部分社会问题。是什么力量在发挥作用,让社会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那便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佛山市南飞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线社工黄弈彰言简意赅,道出社工专业性是其产生成效的动力。

  黄弈彰讲述了一个名叫小月的23岁女孩的个案。小月称自己从老家被骗到佛山,3月初从拐骗者手中逃脱后在街上游荡,被警察发现后送进佛山市救助站。

  “刚被送到救助站的时候,小月会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黄弈彰说,但看到身边的受助人员一个个离开,却始终没有轮到自己,小月开始变得不安。她拿着行李不停地在院子里一圈一圈地走,不停地跟别人说她要一个人回家。工作人员告诉她正在帮她联系家人时,她一下子瘫坐在地板上,放声大哭。管教员想带她回楼上的房间,被她狠狠咬住手不放。

  驻点在救助站社工办公室的黄弈彰和另外两位社工了解情况后,开始用专业工作方法来帮助小月。“在与案主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个案预估,总结案主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及其社会支持网络。”这是他们的基本思路。他们与小月进行详细访谈后,总结出她的需要:救助人员的理解和关怀;拓展社会支持网络的需要;增能和就业扶助的需要。

  社工们根据小月的需要来计划并提供相关服务。“因为小月在救助站的时间相对较短,我们要一步步来,前期的服务计划主要是针对她理解和关怀的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服务目标是缓解她的情绪压力从而让她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增能。”黄弈彰介绍,社工每天都会对小月进行一到两次的个案会谈。

  一个星期后,黄弈彰明显感到小月也不再吵吵闹闹,愿意等待救助站的消息。“她从开始的情绪激动,到后来愿意和我们分享童年趣事,表明她已经信任我们了,也不再随便发脾气咬人了。

  3月24日,救助站在广西梧州找到小月的家人,并把她送回家。她蹦蹦跳跳地走出救助站,上车之后,对着社工们嫣然一笑。(见习记者 倪玉洁 卢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