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秦音乐教育能学到什么

08.10.2015  15:46
综观先秦音乐教育,对当代高校音乐教育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启示。我国传统音乐的记谱常不能准确指导实践,与“”有关的一切问题常涉及较深的文化领域,而不仅限于音乐本身。

   先秦时期是我国音乐教育发起并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间形成了以口传心授为主、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历经数千年,今天我们研究祖先发展音乐教育的历程和形成的教育理念,对当代高校音乐教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先秦时期,我国就拥有了完善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在周王朝所设置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中,就分别以大司乐、乐师、大师等乐官之署,负责音乐行政、音乐教育、音乐表演等各项音乐事务。先秦时期,民间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并存并重,使得音乐教育具备高度的实践特征。部分优秀的民间音乐家进入宫廷集中对贵族子弟实施音乐教育,同时宫廷乐师又不断返回民间生活并进行音乐实践活动,使民间音乐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口传心授的实践教育方式不断完善。著名的乐师师襄曾教导孔子学琴,而民间歌手薛谭受教于歌师秦青都是典型的例子,这促进了民间与宫廷两个阶层的音乐教育在相互交流基础上的发展。

  先秦时期,音乐教育的目的也已明确化。首先是技艺和知识的传授。这一时期,专门的音乐理论还不成系统,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均以实践技能为核心,流传至今的先秦音乐家无一不与音乐实践活动有关,他们普遍具备高超而广泛的乐器演奏能力。其次是审美和精神境界的培养。孔子向师襄学《文王操》时“从未得其数到未得其志再到未得其为人也”,反映了孔子先获得技艺,继而获得精神提升的学习步骤。孔子在对待《》和郑卫之音的态度,突出说明儒家对音乐审美价值的重视,他提出了“”的审美标准,进而通过审美达到较高的人生境界。再其次是满足政治的需要。音乐是强调人伦纲常、歌颂嘉行懿德的最好载体,《诗经》中就有大量关于周代人伦关系的表述。可以说,先秦时期音乐教育的功能是用乐培养道德规范,进而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统治。

  综观先秦音乐教育,对当代高校音乐教育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启示。

   启示一:加大音乐实践教育的比重

  目前普通高校音乐系开设的课程大致可分为专业基础课(如视唱练耳、基本乐理)、技能课(如器乐演奏、声乐演唱)、作曲理论和其他理论等。调查显示,实践课的学时明显少于理论课,这一特点尤其集中反映在师范类大学音乐系。音乐实践建立理论,理论又指导实践,这一循环发展规律从先秦音乐教育中就已凸显。以音乐实践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模式,创造了中国音乐教育历史上的第一次高峰,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音乐家,以及编钟、编磬等音高精准、制作精良的大批乐器,同时也造就了乐律学、音乐美学等丰硕的音乐理论成果,产生了数千年的影响。

  当下,音乐教育也显示出日益细致的学科分类,然而细致的专业分类以及理论课程的偏重,导致很多受教育者操作能力低下,一些本科毕业生无法纯熟地演奏一首符合学历水准的器乐作品,无法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钢琴伴奏。虽然聆听也是音乐实践活动,但是比起自身实际操作而获取的经验而言,显然相去甚远,这一点在民族音乐学中表现尤为突出。

  事实上,理论水平也受到实践能力的制约,我们很难想象声乐演唱或器乐演奏达不到一定程度的师生,如何能够写出一篇对声乐演唱或演奏有见解的学术论文,不能熟练演唱或演奏各代表性曲种的教师,如何讲授中国音乐史。高校音乐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性,延长实践课程学时,增加时间课程比重,强化实践内容,理论课程中应尽可能强调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既热心于音乐理论的钻研探讨,又成为音乐实践的行家里手。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