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中医走进 英国高等教育

07.01.2018  10:15

柯松轩

大洋网讯 “‘茶’这个字由草、人、木三部分组成,人在草木之间,意味着人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字也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要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治疗。”柯松轩教授以茶为喻,跟记者讲起了中医之道。

作为英国密德萨斯大学教授、英国中医学会创办人,柯松轩开办了英国第一家中医学院,让中医首次进入英国的高等教育和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作为目前英国诊疗费最贵的医生之一,柯松轩看过成千上万的病人,其中不乏包括英国高官在内的各国政要、贵族、明星等,柯松轩说:“我觉得中医是一种民间外交,西方人看中医吃中药把病治好了,他们会对中医对中国有一种好感,这也是我的使命和荣誉。

在广州毕业后赴英传授中医知识

广州日报: 您是怎样来到英国学习工作的呢?

柯松轩: 我从小学中医,下放当知青时做过“赤脚医生”。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上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并于1982年毕业后继续留在母校任教。1986年我获得出国学习的机会,首站来到伦敦。那时候,在英国很少有中国来的大夫传授中医知识,更少有人能用英文解释清楚中医理论。因此,我一来便受邀在牛津大学办了三天的讲座,涉及中医怎么看病、看什么病、为什么看病等一些题目。通过讲座我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欧洲中医元老们,他们接连邀请我到欧洲各国讲课。后来我的学生及朋友把他们的病人介绍给我,我的病人越来越多,随后,当时电台和很多报纸都写文章报道我的事情,到了1992年,几乎每天有几百个病人等着我看病。就这样我慢慢站稳了脚跟。

广州日报: 您开办了英国第一家中医学院,请问过程是怎样的?

柯松轩: 1997年,在我作为主要创办人之一的推动下,英国伦敦密德萨斯大学开办了以中国中医药高校为模式的全科中医课程,这是英国第一个由政府批准、资助并承认学历的中医本科学科,为欧洲首创。两年之后,我又创办了密德萨斯大学附属中医学院,并担任院长。中医学院创办之后,英国又陆陆续续有近10所的大学也办了不同程度的中医课程和中医专业。有的专门是针灸,有的是有针灸和中药的,有的办本科,有的办硕士。英国的中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进了大学。

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我把中医介绍到英国国家的医院里成为正规医疗服务,目前我们跟三家英国伦敦的国家医疗机构合作,在国家医疗体系内提供针灸治疗。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培养了很多学生,很多的西方人,还有当地学生从事中医的越来越多。

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为中医正名

广州日报: 现在有了这么多的中医从业者,是否说明英国对中医的认同度较高?

柯松轩: 为什么生病了不是治病,而是在身上扎针、喝苦药水?我刚来英国的时候经常被问到此类问题,因此也常常思考应该如何向西方人介绍中医。中医不是神秘的巫术,也不是治疗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要让西方人正确看待中医,让中医发展变得更加科学化。我到英国最初的十年里,每天都面临着很大挑战,时常独自一人挑灯夜战,备课、写论文、做研究,只为第二天去面对更多人的质疑。

从我个人的感觉,这三十多年,中国的中医文化在西方,特别是我所在的英国乃整个欧洲,逐渐地被西方民众所接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中医已被西方政府和西方医学界所接受。

中医在英国的发展有一个起起落落的过程。最近七八年,随着中医的快速发展,有英国人对中医,特别是中药的应用提出质疑,说你们中医中药安全吗?中药会不会引起副作用?

就目前来说,民众对中医的认可度很高。但一些持反对态度的人攻击中医,说你们把中医搞到大学去学习,大学是教科学的,中医是科学吗?能够在大学取得学位吗?这样导致以前有支持中医的一些大学就面临了困境,他们有的人对这个问题回答不了,甚至有的人开始打退堂鼓。所以现在的形势比较严峻。

中医在海外传播最大的困境是治好了病却拿不出证据来,这些年我一直在做临床研究和观察,统计实际资料和数据,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为中医“正名”。

在中西医碰撞中 互相学习和借鉴

广州日报: 如何能让中医真正被西方所接受?

柯松轩: 英国院校的中医师资最初阶段大部分是从中国来的。比如像我以前在广州中医大学做老师,还有北京中医大学或者其他中医大学的老师来到英国高校做老师。慢慢地,有很多“洋医生”学习了很长时间,其中的优秀者也开始做老师,目前很大一部分大学老师是英国的。中国大学来的老师面临一个语言难题,讲中医的哲理和理论经验并不是简单的英语翻译就可以,有些很难翻译准确达到效果。

在中医的推广过程中,我们跟国内的院校和机构开展了合作,除了请中国的老师来英国上课之外,英国学习中医的学生毕业后要到中国的中医大学培训一段时间增加临床经验。

我还希望中医和西医能一起合作研究,我们一定要用公平公正的、科学的方法,即随机的、可以对照和可重复的方法来研究中医,来看看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的,到底能不能看病,我们要在中西医的碰撞中互相学习、借鉴。我认为,如果仅仅只有中国人在西方做中医是长久不了的,必须要西方人学习中医,做到本土化,就像中国人学西医一样。我们要用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把中国的文化真正介绍给西方,让他们懂得接受,并愿意传递下去,这样才是真正的弘扬中医。

文/图 广报全媒体记者于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