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竞赛促民政行业职业化建设
宝安举办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
“理论笔试、实操技能都涵括了,竞赛内容很全面,很考验选手们的综合专业素质,这也体现了这一行要走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趋势。”谈起不久前参加的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傅华丽还是感触很深。而这并非她第一次参加比赛,去年,她就作为深圳代表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今年又获此殊荣。
傅华丽所说的职业能力竞赛,指的是2014年11月17日至18日,在宝安区举办的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四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依据《孤残儿童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竞赛设置了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和个人职业技能展示三个环节。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90多名选手同场竞技。
这一场本土的竞技盛会也让不少人对民政行业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本报以此为契机,以宝安区民政系统内若干职业为样本,聚焦并探讨该如何加快建设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以及如何推动民政技能人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南方日报记者 柳艳 通讯员 黄利东 柳苏
培养选拔“技术能手”以点带面
与第一次竞赛相比,在这次的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职能竞赛中,组织方设置的奖项中,出现的新变化是“获决赛第1名的选手将按程序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也说明对在社会层面营造出尊重民政职业氛围的重视。”宝安区一位见证了竞赛的民政行业人士表示。
竞赛背后凸显的是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性。以孤残儿童为例,据了解,目前,我国有专门儿童福利机构463家,设有儿童部的综合性机构800多家,养育着9.7万名儿童。这些儿童中绝大部分是残疾儿童,护理照料这些儿童需要倾注更多的爱心,更需要掌握专门的职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护理人员队伍普遍存在总量不足、流动性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建设一支具有崇高职业道德和娴熟业务技能的专业化、职业化孤残儿童护理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只有大力推动职业技能鉴定,不断加大培养、选拔力度,才能为加快推进孤残儿童护理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服务孤残儿童成长成才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记者了解到,自2005年以来,民政部开展了以“民政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为核心的民政技能人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工作。为加快建设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民政部已举办四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涉及殡仪服务员、假肢师、遗体整容师、养老护理员、孤残儿童护理员、墓地管理员、矫形器师7个职业。
“培养、选拔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高超技能水平的‘技术能手’,有利于以点带面,在在技能工作者中树立‘岗位建功、技能成才’的理念,从而促进行业服务能力的提高。”一位资深民政人士表示。
从早上四五点起床,忙到晚上11点多,这是此次竞赛中宝安区社会福利院不少工作人员的经历。“竞赛组织能完满完成,是团队合作的成果。这一次其他参赛队伍展现出的强大实力,也体现出职业能力发展中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我们未来也会更加注重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团队,形成人才梯队。”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陶隽说。
多方式激发积极性
“创业之初的人才引进,也经历了波折反复,也走过不少弯路。”宝安社会福利中心一位老员工回忆,最开始吸收外来务工人员到中心工作,人数是够了,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队伍质量却难以保障。“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一开始就是来‘打酱油’的,短则三五天,长则个把月,就当中心是个驿站,歇歇脚、提提神抬腿走人。”
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经历了初期“游击队”式管理的艰难期后,宝安福利中心调整人才引进策略,把目光瞄向国内各专业院校寻找合作,从源头上保障人员基本素质。“现在很多走上中层岗位的骨干人才,既有专业背景,也都有在基层一线工作的经历。”
作为经济效益为零的福利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力本来就不高,仅靠在深圳来说并不算高的一份工资留住人才,更是不易。那么,该如何激发职业技能人才的积极性?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而言,宝安福利中心的员工队伍相对稳定。在留住人才上,宝安福利中心进行了不少尝试,一是争取各种荣誉表彰,并向一线人才倾斜;二是把政策用足用活,想方设法提高聘用人员工资待遇,“除了给每一个员工提供最合理的发挥平台,尽可能提供培训机会外,我们也会定期收集一线员工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兼顾员工个体诉求,每年定期对部分岗位进行轮岗。”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例如员工长期从事特需护理,时间久了不可避免会出现儿童职业倦怠和心里压力大,中心会及时进行轮岗。
记者了解到,最初宝安区福利中心的主要业务也仅限于服务对象“吃饱、穿暖、睡好”的基础护理,业务面狭小,长远规划缺乏,儿童医疗、康复、教育服务是一片空白,且管理制度十分单一,沿袭着行政机构管理的“里子”。
“行政管理手段,能给出的是方向、是指引,具体到业务,无法兼顾面面俱到的细节,作为福利机构,必须要形成一套切合实际的制度细则,才能满足业务需要。”相关负责人介绍,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引入,补足了宝安福利中心制度管理方面的缺失,也为职业技能人才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方向。
■人物
“侯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被众多孩子称为“侯妈妈”的保育部护理长侯平端在宝安社会福利中心从事孤残儿童护理已经10年了。走过保育部的工作场所,她不时跟一个个孩子打招呼,并告诉记者孩子的特点。侯平端每个孩子都了如指掌。
一来就分配在特护区从事基层护理工作的侯平端,在干了4年护理工作后,被提升为特护区班长,此后又做了护理长。尽管现在做着管理工作,但得益于基层护理经验,侯平端对护理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护理工作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就是简单的吃喝拉撒,但是要做好也并不容易,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尤其是需要特护的孩子,都是躺在床上,吞咽功能不完善,仅仅是一个喝水的细节也需要小心翼翼。”
走近侯平端和她的同事们,才能深刻理解到职业背后所蕴含的辛苦与成就。
在护理部,除了婴儿区、儿童区等区域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区域,即特护区。在这里的孩子除了极少数外,大部分都是中度或者重度的脑瘫儿童,只能躺着或者坐在四周有护栏的床上。
揭开一个孩子的被子,侯平端轻轻捏着一个孩子已经变形的脚,“护理员要经常给孩子做按摩,以免肌肉萎缩。”
10年前,曾经从事过品质管理工作的侯平端经人介绍,来到了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应聘护理员工作。在福利院走了一圈,尤其是看到特护区的孩子后,当时已是一个10个月孩子母亲的侯平端感觉眼睛一热,眼泪忍不住就流下来了,“感觉这些孩子真不容易。”
在特护区,有一个面积20平方米左右的冲凉房,设置有升降护理台。对于这群生活不能自理,每天需要包着尿片的孩子来说,冲凉也是一个大工程。来自江西的护理班长阿芳告诉记者,冲凉需要两个人脱衣,两个人洗,两个人穿衣服。
“一个孩子平均要花上10分钟。而且有些孩子几十斤了,不可能一个人抱得动,必须要多人合作才行。怕孩子感冒,夏天也不能开风扇,冲完凉下来护理员往往是汗流浃背,四肢酸痛。”
由于很多孩子不是同一时间到福利院,这也意味着护理需求不同,需要护理员学会甄别、判断,护理技能操作有着严格的规范,如何配餐、如何冲凉都有着讲究,“比如穿衣服看着很简单吧,但要是没经过培训,可能就先穿残肢了,这样就很麻烦。有些孩子你也不能让他随意坐,怕头垂下来压迫到呼吸。”阿芳说。
特护区除了10个左右能交流的孩子,很多孩子不能说话,只能用叫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甚至不少没有知觉。不过,一些细心的熟悉情况的护理员也能通过声音、细微的动作来发现他们的需求,“比如说这个孩子,如果他不停扭动,就是想翻身了。”侯平端告诉记者,“他们也渴望拥抱。照顾的时候,有时候一个孩子有点点进步,比如会笑了,大家都高兴地会一起分享。”
护理人员最担心的是孩子生病,“这里的孩子都是群体生活,如果有疾病就怕传染给其他孩子。”侯平端说。
作为护理长,侯平端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协助安排日常事务、管理日常护理工作是否精细,同时也要注重员工思想动态,“面对形形色色的孩子,怕护理员情绪控制不住,一定不能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干这一行,不管学历如何,技能可以后天培训,最主要的是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
目前,特护区有70个孩子,其中大部分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相比其他区域而言,特护区也是配备人手更多的区域,有15个护理人员。侯平端告诉记者,这些一线护理人员,大部分是三四十岁,“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很多是做了几个月就走了。”
为了提升技能,护理员需要考护理员资格证书,这也直接与护理员的工资相挂钩。护理员资格分初级、中级、高级,每考一级,就会多200元补贴。“对于一个月2000多元收入的基层护理人员来说,这个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实操都不怕,每天都要接触,主要是理论上的需要花点工夫。”已经考上了高级护理资格证的侯平端告诉记者,被选拔到管理层的,基本都考上了高级资格证。
傅华丽:养老服务需要专业化
桌子上厚厚一摞关于孤残儿童护理的书。“毕竟在这行干了10年,不想丢。以后希望能总结经验,做培训,让更多人运用到工作中去。”傅华丽说。
作为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的老人部部长,傅华丽13年的工作生涯中,有10年是在保育部。
刚开始,傅华丽在保育部做了一年基层护理员。彼时,福利中心刚刚成立没多久,架构没这么完整,保育部也没有分区。照顾孩子、搞卫生,工作很多很杂。傅华丽提议设立管理人员、设立护理长,同时征求了不少人意见后,也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如将护理床改为升降式,既保护了孩子,也节省了不少人力。“这都得益于基层一线的护理工作。”
傅华丽告诉记者,当年的同学,现在很多已经离开了这个行业,也有相当一部分做护士去了,“说句实话,以前社会对这个有偏见,认为是服务工作,女孩子找对象都有点受影响。有人把我们护理人员看成是保姆,我就安慰大家,那也是高级保姆,是有专业技术含金量的。”不过,傅华丽欣喜看到,现在对这一行业的认识正在发生变化,“这种感触因为在深圳举行此次竞赛更加深刻。”
在福利院的孩子90%有生理缺陷,可能患有脑瘫、肢体智力障碍等,护理工作针对性很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症状要有了解,日常护理要求高。而这些孩子都是没有父母的,也需要给予心理关怀。孩子长大后出现的行为问题,由于护理人员不是母亲,如何教育也讲究方式方法,“心理、教育、基础康复技术都要懂一些。”傅华丽感慨说。
傅丽华认为,整个团队素质提升,来源于长期培训、训练。她也坦言,基于现有行业整体待遇水平,高素质的护理员也面临着难留住的现状,“对于稳定护理员队伍来说,如果有类似教师一样的专业福利津贴将会有很大帮助。”
谈起当天的竞赛,傅丽华告诉记者,在实操环节,考核的是两岁半孩子吃饭过程中被呛到后的急救,以及轮椅上下楼梯的转换等。技能才艺展示环节,考验的则是综合知识,“很注重应变能力,这也体现了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方向。竞赛也是一次经验交流学习的机会。”
对于现在的老人部护理工作,傅华丽表示,原理都是相同的,相对来说护理失能老人的技术要求更高,“养老行业是朝阳行业,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十分重要”。
曲嘉:康复工作讲究的是团队力量
儿童康教室、多感官室、运动训练室……一个个有点像幼儿园设置,但是又放置了手指肌肉训练台等专业器具的场所,成为宝安福利中心康复部副部长曲嘉和同事们日常工作的地方。
曲嘉从社区康复专业毕业后,原本打算到社区工作,最后进了福利中心,并一呆就是将近10年。他们的工作对象都是有康复需要的孤残儿童,从生理到心理。
“我们的专业现在相对比较热门,在2010年左右开始热起来,不仅是民政系统,医院、残联都有需要。这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家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曲嘉说。
曾经在医院实习过的曲嘉坦言,在医院从事康复工作和福利中心感受是不太一样的,“医院的患者很多是有父母亲人,福利院的都是残孤儿童,需要倾注更多爱心,孩子们的依赖感也更强。”不过,曲嘉也坦言,相比来说,福利中心的流动性会要更大,很多之前在中心工作的,考取资格证后就跳槽到医院,“现在相对稳定一些。”
一次30—40分钟的治疗很多时候是枯燥的重复,而很多进入福利机构的孩子残疾程度大,难以一时见成效,康复的过程是一个渐变式的漫长过程,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曲嘉也十分强调康复工作讲究的是团队力量。实际上,对于护理员工作,曲嘉并不陌生。刚进中心后,曲嘉曾经在一线护理员岗位上呆了一年多,随后从事康复治疗,“基础的护理工作对此后的康复工作帮助很大。做过护理工作后,就觉得孩子流口水、拉屎也没什么,直接动手换了就好了。没有这个经历可能就直接找阿姨帮助。”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康复人员除了康复区外,另一个呆得很多地方就是生活区,“理论与实践要结合在一起,每天要去生活区才能了解情况,在生活中与护理员一起将康复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去。不仅是做康复,也要灌输一些理念,比如哪些可以自己吃饭,要多练习。”曲嘉说。
一次,得益于在生活区的观察,康复人员发现了一位被医生诊断为脑瘫的孩子,手每天都是握拳的,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康复治疗后,一年后这个孩子变化特别大,通过寄养后又涉外送养,“大家看到这种情况是最开心、有成就感的时候。对于康复人员来说,这不仅是份工作,更要想到这是能改变孩子生活、命运的事业。”曲嘉说,她也坦言,在这一行可以成为一个专家,“想赚大钱、发财就别干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