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陈延伟:科技报国,一生所愿
“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不是我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全体同事。”日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东莞研究部主任,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主要负责人之一陈延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谦虚地表示。
科技创新,党建引领。在十余年的异地建设历程中,陈延伟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异地工程党建经验,推动中国散裂中子源成为中科院首个设立在国家大科学装置上的党员主题教育基地;他十分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教育引导青年党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自觉肩负起科技报国的使命。
“荣誉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接下来,我将和中国散裂中子源全体同事一起,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持续推动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推动我国首台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顺利进行,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贡献力量。”陈延伟表示,科技报国,是他一生所愿。
异地党建:传承科技报国精神,推动党建工作本土化
当前,科学研究国际化、分散化等竞争压力逐渐增大,面临着科研任务大型化、人员流动常态化等管理挑战。
“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和运行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从北京到东莞,从北方到南方,异地工作,有饮食习惯、气候环境等多方面的困难需要克服,需要适应。尤其是很多老科学家毅然响应国家号召,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奋战在第一线。特别不容易。”陈延伟深有感触地表示,党建引领,成为这一大科学装置跑出“中国速度”的关键原因。
在项目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随着大批人员从北京迁入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成立临时党组织,积极帮助科研人员融入当地环境,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2014年底又成立正式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对大科学装置建设的引领作用。
在担任党总支书记期间,陈延伟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异地工程党建经验,推动中国散裂中子源成为中科院首个设立在国家大科学装置上的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异地工程党建一方面需要继续传承中科院科技报国的精神内核,另一方面,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工程建设情况,推进党建工作本土化,既和中科院的党建工作一脉相承,又有南粤大地的党建特色。”陈延伟表示,为此,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和东莞理工学院等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的同时,也积极与当地的党组织加强沟通交流,联合组织学习教育活动,并组织到广州烈士陵园、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等红色基地参观考察,推动党建工作本土化,更好地促进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在实际工作中,陈延伟灵活运用“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推进 “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教育等不断向纵深发展,积极倡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推动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引领真干、实干之风,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
2019年7月,中科院“报国初心·高能情怀”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园区揭牌,成为目前中国科学院唯一一个设立在国家大科学装置上的党员主题教育基地。目前,在基地接受党性教育的院内外党员达50余批近2000人次。
攻坚克难:党建引领,践行使命
对于获得“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陈延伟深感自豪,但更强调,这一荣誉,不属于个人,更是整个散裂中子源全体参建人员的功劳。
“一个大科学装置的建设需要众志成城,需要奉献精神。党建引领,成为攻坚克难的法宝,党建引领,成为中国散裂中子源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陈延伟表示。
回顾整个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和运行,十多年来,陈延伟深深地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2018年春节期间,为迎接国家验收,广大一线建设人员充分发扬奉献精神,在万家团圆欢度春节的时刻依然坚守岗位,加速器技术部、中子科学部、技术支持部24小时轮岗值班,管理部门全力以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其中,直线加速器射频功率源课题组全体人员在兼顾加速器24小时出束运行的情况下,每天连续工作14-16小时,终于赶在春节前圆满完成任务,为加速器速调管功率源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确保了整个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国家验收的时间进度。
截至2021年6月,中国散裂中子源注册用户超过2000人,完成了来自全球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课题超过500项,覆盖了新型储氢材料、锂离子电池、新型超导材料、高强钢、太阳能电池薄膜等众多应用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接下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将持续在党和国家战略的正确指引下,凝聚全体科研工作者的力量,持续践行科研工作者科技报国的初心和使命,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贡献力量。”陈延伟表示。
文字:资深记者 张华桥
摄影:陈帆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