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深化改革记

04.12.2014  01:17

      前言:今年5月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教育部等六部门在6月份制定出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至2020年)》,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两份重要文件的出台,对于加快体育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体育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顺时而动,组织师生学习文件精神,研究学院发展战略,提出了新思路,明确了新目标,积极构建现代体育职业教育体系,提升特色专业建设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加快“强师工程”推进步伐,努力打造符合现代教育规律与特点的体育职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模式。

  拓宽办学领域

  构建现代体育职业教育体系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小康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面对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学院提出了办学的新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加快实施“创新强校工程”为核心任务,构建完善的体育职业教育新体系,创新体育人才培养和服务的新模式。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该院大力推动高职教育与后备人才培养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积极拓宽办学领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新的机制和方法。一是拓宽办学领域,完善体育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整合行业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各界,打造体育职业教育集团。三是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四是以服务行业为宗旨,进一步调整专业和完善课程设置,办好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是健全招生方式,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努力解决广东业训运动员、专业运动员的升学和就业难题。六是以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平台,拓宽社会服务渠道,进一步提高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水平。

  王小康告诉记者,通过转变思路与更新观念,学院办学体系有了新突破:与广州体育学院就高职本科衔接的运动训练专业,已被省教育厅批准为201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同时,省教育厅也批准了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项目。这打通了中职、专科、本科的升学渠道,提升办学层次,为学院的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条件。学院下一步的重点是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在做好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力争扩大与基层体校的对接,拓展中高职“三二分段”的办学领域。二是做好与广州体育学院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力争与其他体育院校和专业的对接,扩大“三二分段专升本”的试点项目。三是进一步探索与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体育院校联办研究生函授班,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体育人才的教育需求。

  提升特色专业建设水平

  多渠道拓展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广东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学院开设了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保健、体育艺术、运动训练、体育服务与管理、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球场服务与管理等8个专业,在专业设置上体育特色鲜明,专业建设的成果层出不穷。

  一是形成专业优势。以建设国字号、省字号的专业为目标,提高专业和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目前,体育保健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运动训练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201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竞技体育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入选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竞技体育专业实训基地为省级重点实训基地,体育服务与管理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立项建设项目,体育保健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列入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立项;《运动防护》和《户外拓展指导与训练》两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获得了广东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高职类立项。2012年以来,获得省部级立项课题11项,主编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门,获厅局级立项课题15项,各级各类学会立项课题8项。

  二是服务体育行业。学院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支持和服务行业发展,加强与省体育局训练中心、体育协会、体育组织、体育场馆的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目前,学院共建有30多家产学合作企业、55个校外实训基地,在全省21个地级市设立50个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广泛开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产学研合作。

  三是突出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学生职业技能的优势,体现专业特色,多渠道拓展人才培养,将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标准有效衔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技能培训有关内容,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支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全国及广东各级各类体育赛事,通过参加比赛,提高专业技能,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其中,2012年参加首届全国高等体育职业院校教师基本功比赛,总成绩位列前三名。2013年荣获教育部“全国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三等奖。在2013年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运动防护项目团体总分第一名和个人总分第二名,以及游泳指导救助项目个人总分第一名;学院赵懿卓获个人第一名,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2014年首届全国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2项团体一等奖,2项团体二等奖,总成绩名列第三名。该校运动员在全省大学生游泳、乒乓球和羽毛球锦标赛中获得多项第一的佳绩。

  创新服务模式

  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自2011年起,年度社会服务人数突破10000人次,2013年度社会服务人数达到13307人次。从2005年至2013年底,社会服务总人数突破40000人次。设立在该院的广东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连续八年鉴定人数位居全国首位,2012年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首批“示范职业技能鉴定站”,成为全国体育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201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09至2012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学院已建立了“八大培训基地”,覆盖体育行业各领域,提升体育人才水平,社会服务工作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广泛开展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培训工作,为退役运动员择业就业服务;积极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为体育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职业技能服务;大力开展体育产业管理干部、体育场馆经理人、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为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将传统项目师资培训体系拓宽到中小学体育教师,服务校园体育;深入广东省各训练基地和基层体校,开展体能训练、运动防护指导和培训,为教练员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和运动员提高运动水平服务;大力开展函授学历教育,为教练员、运动员的学历提升服务;承担青少年文化测试和体能测试工作,为广东青少年体育工作转型升级和青少年成功成才服务。

  当前,学院正稳步推进新形势下的培训服务工作改革创新: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社会服务工作基础。将体育培训做大做强,打造全国体育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示范基地。二是拓展体育行业服务领域。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作用,依托学院场馆资源,拓展业务范围,加快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体育管理干部和校园足球指导员等的培训模块研制,并积极承办国家级、省级培训班,为体育产业发展服务。三是扩大社会服务渠道。结合新职业开发,积极参与国家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为体育行业职业标准服务。

  加快实施“强师工程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目前,该院有专任教师14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3人),双师素质教师87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7人。他们将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支以研究生水平为起点的“双师”教学团队,制定了“强师工程”实施方案,计划通过高水平人才的引进、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资源整合、专业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培养、不断增加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等方式,构建适应学院改革发展的“双师”教学团队。多管齐下,努力完成“强师工程”的目标,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