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麟阁:重伤不退以死报国
以佟麟阁命名的佟麟阁路。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人物档案
佟麟阁
(1892—1937)
原名凌阁,字捷三,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1922年任冯玉祥将军陆军检阅使署高级教导团团长。后任第11师第21混成旅旅长。1933年5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1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七七事变爆发时,在北平南苑率部抗击日军,7月28日遭日军伏击殉国。
北京市区往西30公里,便是美丽的香山,这片静谧的景色里,便是著名抗日将领佟麟阁将军生活过的地方,将军为国捐躯以后也安葬于此,并建起了纪念馆,正所谓青山有幸埋忠骨。
投笔从戎屡立战功
假日的香山游客众多,而香山脚下的佟麟阁将军纪念馆,也不时有若干游客前来瞻仰将军生平。馆内收藏了佟麟阁将军抗击日寇的照片、勋章等遗物,还有缴获的日军战利品,以及佟麟阁将军毛毯、煤油灯等生活用品,日军发行的有关七七事变画报、宣传画、明信片,以及各种珍贵文物。
佟麟阁幼时发奋读书,熟读经史。在他17岁那年谋得当地县官署一个笔帖式职位。
1911年11月,冯玉祥等举行滦州起义,第二年,适逢冯玉祥招募新兵,佟麟阁慕冯玉祥爱国之名毅然投笔从戎。此后以师长之衔,率军转战于豫、鲁、冀各省,屡立战功。
冯玉祥曾在《模范军人问答》中这样评价佟麟阁:“他是一个极诚笃的基督徒。能克己,能耐苦,从来不说谎话,别人都称他为正人君子。”
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佟麟阁感到抗日救国之日到来,回任第29军副军长兼军事训练团团长,主持全军事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在南苑召开的军事会议上,佟麟阁留下了铮铮誓言:“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随后,佟麟阁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兵发出命令:“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二十九军官兵以劣势装备顽强抗击日军。
7月28日上午,日军步兵在飞机和炮兵的掩护下,突然从东、南、西三面向南苑发起空中和地面进攻。佟麟阁率部死战,至下午1时,接到军部命令,才决定分散撤出南苑进城。
撤退部队时,与日军遭遇并发生激战。佟麟阁突围后,又遭敌人伏击,他腿部受重伤,部下劝其尽快撤退,但佟麟阁坚持带伤指挥战斗,头部又受重创,英勇殉国,时年45岁。
佟麟阁是抗日全面爆发后,第一位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阵亡那年,他的儿子佟兵才12岁。佟兵老人回忆,忠骸运回北平城内,母亲及其兄弟姐妹含悲收殓,隐姓埋名,寄厝于雍和宫附近柏林寺,老方丈仰慕父亲为国献身精神,保守寄柩秘密,直到抗战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北京香山脚下兰涧沟的佟麟阁烈士墓进行了多次修缮。1979年,国家民政部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2009年9月,佟麟阁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如今,抗日民族英雄佟麟阁将军故居、墓地已经被整修一新,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会有不少市民来此悼念祭拜,缅怀英烈。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林野
资料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