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全力做好对口支援各项工作 千亩小红蒜燃起苗乡致富希望
大洋网讯 为进一步做好对口帮扶工作,近日,番禺区组织记者对贵州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两地支援帮扶工作进行采访。据了解,番禺区与两地通过干部挂职,部门协作,乡镇结对,社会联动等帮扶措施,形成了部门乡镇和社会各界良性互动的、多层次的帮扶工作格局,对口帮扶工作成效日益显现。
“我现在一年的收入能顶以前七八年的收入,没有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的生活同以前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在威宁县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王兴田和高贵才谈到如今的生活时说。
在这个安置点,广州戴利服装有限公司等番禺对口帮扶项目的企业在安置招收员工等方面作出贡献。村民不仅有了新住处,还有了新工作。
除了在威宁县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采访搬迁户,采访团还前往威宁自治县板底彝族风情寨采访。当地干部表示,威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希望今后可以继续加强与番禺的联系,借助广州文化旅游优势,实现双赢。
站在贵州省赫章县铁匠乡小红蒜种植示范基地,千亩绿油油的小红蒜一片接一片。为了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番禺区投入扶贫资金100万元,在铁匠乡建设了苗乡小红蒜种植示范基地。该项目采取“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截至目前,专业合作社实际在共同村完成小红蒜连片种植700亩,在高原村完成小红蒜连片种植300亩,共计完成小红蒜连片种植1000亩。
该项目解决了共同村、高原村及周边的中井村、响水村的近130名(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70余人)群众的就业问题,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工资最高达到每月2700元。
李文明今年44岁,曾是当地贫困户,现已脱贫。他之前种植药材,风险高、利益少。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他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用于小红蒜基地,除了有固定的土地流转费外,他还在基地打工,每天获得80元的收入,不仅收入稳定了,而且全家收入比以前多了30%,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李文明表示,他对基地发展充满信心,充分感受到番禺人民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进行小红蒜种植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分析和宣传,农户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纷纷表示要积极参与小红蒜的种植,同时表示要积极参与小红蒜种植技术培训,掌握高效的种植技术以后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种植小红蒜,增加经济收入。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丁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