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瘾少年”变身健美达人,连《人民日报》都为他点赞
23岁的顾磊从瘦弱的“网瘾少年”,到获奖无数的健身达人,成为别人眼中的“励志男神”。
23岁的顾磊自己都没想到,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每天泡在健身房里的他,有一天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励志男神”。
近日,一段关于“网瘾少年变身健身达人”的视频走红网络,甚至得到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转发,视频里的主人公,就是顾磊。
“健身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从身材上到精神上,以前脊柱有问题但现在正常了,而且在健身中我学会了坚持和自律。”
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顾磊还原了那段从瘦弱的“网瘾少年”,到获奖无数的健身达人的蜕变历程。
顾磊参加健美比赛。
“网瘾少年”第一次进健身房就练吐了
“以前我女朋友总是说我是个黑小子,特别瘦,但是现在她说我越来越有男子气概了。”顾磊借用了女朋友对他的一句评价,总结了这6年来自己最明显的变化。
上高中的时候,顾磊曾是一个让家人和老师都不省心的孩子。
他经常逃学,整天宅在家里玩网络游戏,一玩就是通宵到凌晨三四点,睡醒之后差不多都已是下午。
更糟糕的是,他不好好吃饭,并且抽烟喝酒,长期下来,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那会儿的身体完全不像是一个十几岁小伙子的身体,当时身高170公分,体重110斤不到,很瘦也特别虚弱,经常生病。”回忆起当时的自己,顾磊现在都有点难以接受。
“我又是一个内心要强的人,不想因为瘦弱而被别人欺负。恰好那会儿家门口开了个健身房,我就想去锻炼试一试,看能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健康一些。”
17岁那年,顾磊第一次走进了家门口的健身房。然而由于长期缺乏锻炼,健身的第一天他甚至在健身房都练吐了,回到家里在床上躺了一天。
刚开始的那段时间,特别难熬。幸好,他咬紧牙关慢慢坚持下来后,并且逐渐开始享受健身的乐趣。
“当付出汗水后,看到自己的肌肉逐渐增多,身体越来越强壮,形成了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循环,就会更加努力。”
顾磊说健身要看到效果才有动力。
朋友来健身,没几天又回去打游戏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顾磊逐渐爱上了健身,甚至可以说,痴迷程度比当时玩电脑游戏也有一拼。
不过,从业余爱好者逐渐走上健美选手的道路,顾磊还得感谢他的教练。
彼时,健身房一位叫吴帆的专业教练发现顾磊有健身的天赋,给他进行了很多专业指导。正是在吴帆教练的引导和帮助下,他的身材练得越来越健硕。
健身3年后,他开始参加了各种健美比赛,并且在比赛中收到了评委的肯定。现在,他的朋友圈封面图,就是一桌子的奖杯和奖牌。
顾磊健身的经历也感染了身边人,但是健身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对健身的热情和执着带领了一批人走进健身房,但最后真正留下来的,没有几个。
“大学室友们当时都对我的一身肌肉很崇拜,也都跟着我一起去健身房办了卡,不过练了一个星期以后,没坚持下来,就又都跑回去打游戏去了。”
顾磊之所以可以坚持这么多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健身给他的内在带来了积极的改变。
他的话不多,也不会用太夸张的言语去表达,但自己的体会却是实实在在的。
“以前沉迷游戏的时候不爱跟人接触,内心比较封闭,身体不好又不够自信。现在有了很好的身材,人也变得更阳光了一些,内心也更有自信。”
“每天在健身房和那些铁块、器械较劲,在做不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强迫自己去完成,就会磨练出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
顾磊在进行训练。
一天吃五顿饭的“金刚”
在学校的几年时间,顾磊每天要骑30分钟的自行车,到隔壁院校的健身房里训练。这也是健身给他带来的另一个改变——自律。
6年如一日的坚持健身,没有自律不可能做到。这些年,顾磊从一个瘦弱的“网瘾少年”蜕变成现在体重95公斤、体脂15%的“肌肉金刚”。在健美赛期间,他的体脂甚至会低到只有6%。
去年大学毕业后,顾磊成为了一名职业健美运动员,同时也在从事健身培训的工作,“多年的坚持,我非常热爱健身这项运动,通过多次比赛取得的成绩也证明了自己可以胜任这项工作,身边的人也都支持我继续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现在,他每天会坚持去健身房练一个半小时左右。准备健美比赛期间,他还会切换到“疯狂”模式,每天在健身房锻炼6个小时——上午10点到12点,两个小时力量训练;中午做一个小时有氧训练;下午6点到8点继续力量训练;晚上再做一个小时有氧。
经常去国外参加比赛,他发现和国外的高手比较起来,除了身体素质上的先天差距外,国外健身达人的训练理念、饮食营养搭配都更加科学和系统。
这些比赛的经历,也让他对健身有了更多思考。
顾磊给自己的微博签名备注为“爱健身的吃货”,就是因为他有一套独特的训练饮食秘诀:一天吃5顿饭。
“一天5到6顿饭,是因为增肌需要及时的营养补充。虽然听起来5顿饭比较多,但是每一餐可以吃得少一些,少食多餐可以让身体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代谢状态,对健身非常有帮助。”
目前,顾磊正在备战5月底在美国举行的一场国际健美比赛。他说每天6小时的高强度训练量其实“不算什么”,备赛期间的断水、脱水、零碳才是真正的考验。
但这样的艰苦,他早已习惯,“想到这是自己追求,就会坚持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