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安全:为孩子编织一张安全“网”
核心提示:
幼儿园砍人、校车落水、遗弃、虐待、性侵……这类伤害儿童的事件逐渐报端,挑动着人们的神经。据“女童保护”公益项目统计的数据,仅仅媒体公开报道的国内性侵女童案例,2013年就有125起,平均每2.92天就有至少一位女童受害,年龄以8至14岁居多。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统计,仅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媒体就报道至少429件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案件,涉案儿童都受到严重伤害,甚至非死即残。孩子原本应该在呵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如今却遭受着令人心痛的“折磨”。在我国已有相关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为什么仍然不能完全防止这一系列事件发生?
儿童不仅是父母的心头肉,更是国家的未来星。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机关应该共同努力,构建综合的法律体制,以强健有力的立法和执法监管,为我们的孩子编织一张安全“网”。
·关注儿童安全之“校车安全”
广西都安36个娃被塞进8座面包车
**** 校车超载 ****
【 镜头 】 今年4月23日,(广西)来宾市交警二大队的民警,在该市桥巩乡查获了一辆核载11人,实载52人的面包车。除了开车的司机外,其余51人都是小学生,他们被塞进拥挤的车厢内,几乎动都不能动。同一天,交警部门还查获了另一辆超载小学生的面包车。这辆车的超载情况也相当惊人,核载8人,却坐了32名小学生。据粗略统计,今年1至4月份,来宾交警部门查获的面包车超载事件超过10起,都是当地搭载农村学校小学生的。
【观点】 校车超载,板子不能只打司机
校车超载行为之所以屡罚不止,根本原因就是很多民办学校、幼儿园为了争夺生源,在“服务”上做文章,没有校车就雇佣社会车辆充当校车,而且为了节省开支,让很多师生同挤一辆车。超载的巨大隐患,校车司机心里比谁都清楚。怎奈,一大群孩子在等车,而座位却不够用,让谁上不让谁上,司机也为难。显然,相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校车司机、师生都是处在弱势地位上。有关部门不能把板子只打在校车司机身上,罚款、罚分、取消驾驶校车资格等所有处罚都让驾驶员一个人来扛。终归,校车超载的主要责任者不是校车司机,而是学校、幼儿园的管理者。
**** 山寨校车 ****
【现象】近年来,许多农村地区村级小学被撤并,孩子们只能到离家较远的中心小学上学。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务工,家中老人年迈体弱,加上忙于农活,想送孩子上学是力不从心,而农村学校又往往缺乏正规校车。无奈之下,家长明知不安全也只能向“山寨校车”求助了。
【观点】 查处“山寨校车”治标更要治本
整治山寨校车,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如撤并村级小学虽说能降低管理成本,能优化教育资源,但却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不能简简单单一撤了之,应充分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民意,如果一些村级小学,村民强烈呼吁保留,应考虑暂缓撤并,方便孩子就近上学。同时,对于中心小学要加大投入力度,配备正规校车,并大力完善学校的各项配套设施,让孩子能够安全出行或是住校,这样“山寨校车”自然会失去生存空间。在此基础上,加大查处力度,如此治标又治本,孩子安全能更有保障。
·关注儿童安全之“人身安全”
成都:"爸爸护校队"守护校园安全
**** 校园安全 ****
【镜头】2014年5月20日,湖北麻城市五里墩小学,有一名福建男子闯入学校砍伤学生。该校共有8名学生受伤,均为一、二年级学生,已在麻城市人民医院救治。截止目前,7人伤势较轻,1人伤势较重。 <<<详情
【观点】现实中,有的中小学校的保安人员是年岁已高的老人,面对那些穷凶极恶的暴力之徒,反应都往往慢半拍,更不要说警觉危险人员,积极应对,减小伤害了。
【观点】 校园安全再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校园安全事关重大,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以最大努力,建立更加周密的防护体系,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不仅必要,而且可能。比如,一些地方的校园周边24小时巡逻、联防队护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值班、“一校一警”等制度,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建立更严密的防护体系,就能让歹徒找不到可乘之机;增强学校周边警力巡查,危急时刻就有比铁锹锄头更管用的武器;警察进校驻守,接警出警的时间差也会极大缩短,甚至不让一个孩子受伤。
**** 虐待·伤害 ****
【镜头】2014年5月,一位在杭州打工的父亲,因发现11岁的女儿抄作业,于是将女儿拖到车棚里,吊起来打 ,打了以后,父亲离开了,过了半小时回来后,发现女儿快不行了。随后,父亲急忙把孩子送往医院。不过 ,让人惋惜的是,小女孩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观点】 棍棒教育引发悲剧
父亲打死抄作业女儿被刑拘,棍棒教育引发悲剧。中国有句老话叫“爱之深,责之切”“打是亲, 骂是爱”但是当责罚超过一个度甚至毒打孩子的时候,悲剧往往会降临。法西斯式的家庭教育轻者给孩子一 生留下心灵的阴影,重者危急孩子性命。不是所有人天生就能当父母,当合格的父母。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 ,与子女的沟通交流技巧都需要专业的学习。
【镜头】5月14日晚,青海省民和县巴州镇六年级孩子马赟军,嘴巴被后母极其残忍撕开,左手筋被挑断,左胳膊多处被砍伤,肩上被刺一洞、脖子被划一刀,全身多处划伤。报警无用,派出所说证据不足没法管。
【观点】 公安部门“不告不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尚晓媛表示,目前,我国儿童保护工作主要依靠公安部门,但公安部门不是专门保护儿童的机构,在儿童保护方面存在着“不告不理”的现象。儿童受到虐待之后,往往因为年纪小,无法自己申诉。如果施虐方是孩子的父母或者继父母,就更没有人为儿童说话了。一般情况下,儿童虐待案件就会像没有发生一样,只留下沉默的受害者。“对儿童提供有效地保护,不是出台几个法律就能解决得了的,我认为,当家人用不正确的方式伤害到孩子时,社会给予一定的保护措施,并且教育家长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是目前保护孩子最应考虑的因素。”尚晓媛说。
【观点】 保护孩子,法律不可缺位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更应该着眼于“迅速发现”虐待行为。然而,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这仍然是一块空白。谁来监督、谁来举报、如何举报、举报给谁、接受举报后如何处理等问题,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可操作的规定。缺乏强有力的“发现机制”,使得许多虐待案件持续了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直到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 弃婴岛 ****
【现象】截至今年2月,我国已有28个省区市“试水”建立“弃婴安全岛”,以及时发现和救助弃婴这一社会上最弱势的群体,保障弃婴最基本的生命权。河北、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0个省区市已建成25个弃婴岛并投入使用,还有18个省区市正在积极筹建弃婴岛或弃婴观察救治中心。
【观点】 弃婴岛不应成为唯一的“庇护所”
弃婴岛的存在是必要的,利大于弊的。在许多儿童伤害案中,父母不负责任或没有抚养能力成为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弃婴岛是留给那些不幸孩子们最后活路。然而,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需要多重呵护,弃婴岛是不幸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却不应该是唯一的“庇护所”。
【观点】 “弃婴岛”不该变成狠心父母的遗弃场
在大自然最底线的天然法则里,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本能,没有谁会愿意抛弃自己的孩子。仔细剖析每起弃婴行为,背后都有说不出的隐痛和苦衷。比如,未婚先孕,违反计生政策,婴儿患严重先天性疾病,重男轻女观念的巨大压力等等。可以说,弃婴背后是人性、亲情与现实的博弈。设置弃婴岛作为一项政府兜底措施,只是给这场博弈的失败者找到一个为自己减轻罪恶感和寻求心理平衡的出口,并不能防止和解决弃婴问题。只有让人们敬畏法律,健全社会保障,唤回人性和亲情,才能最大程度遏制弃婴行为的发生。
**** 性侵幼女 ****
【现象】最高人民检察院称,2010-2013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猥亵儿童罪7963件8069人。
【观点】 杜绝幼女性侵案仰赖法治途径
针对近年来不断发生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特别是性侵害未成年人等恶性案件,2013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明确规定依法严惩性侵害犯罪、加大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力度。
【观点】 防性侵需多方努力
如何预防“禽兽教师”性侵学生,不少教育界人士和法学专家表示,必须多方努力,从法律制裁、社会宣传、家庭教育等多方面下工夫。首先要划师德红线。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要提高教师师德水平,也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法律制裁与教育并重,其次要完善针对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