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断奶”,众多莞企欲“独立行走” 探寻行业发展新路径

11.06.2018  10:24

■五星太阳能在桥头镇美盈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铺设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 资料图 郑志波 摄

■位于松山湖的易事特光伏制造中心 资料图 郑志波 摄

东莞时间网讯 一天能接到十几个电话,都是询问‘5·31’光伏补贴政策的事情。” 最近,东莞市发改局产业协调和能源科的工作人员有点忙。在光伏行业迎来“史上最严政策”一周后,市发改局会同供电部门组织我市40余家光伏企业召开了座谈会,宣讲国家光伏新政,稳定企业情绪,希望可以给他们一颗“定心丸”。

面对飙升的光伏装机容量和补贴资金缺口,6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因落款日期为5月31日,以下简称“5·31”新政),暂停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指标,严控分布式光伏规模,并将新投运项目上网电价统一降低0.05元/千瓦时。

此新政引发国内光伏行业“巨震”。而在东莞,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光伏玻璃、组件、逆变器和EPC(光伏工程总承包)等厂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面对这种“断奶”的局面,众多莞企又将如何“行走”?

突然“断奶

5·31”新政自发文之日起即实施,没有缓冲期

这次新政来得太突然了。”在电话那头,上市莞企易事特光伏事业部总经理戴谋新感慨地说。在他的印象中,一般新政出台之后,会有3个月左右的缓冲期。而这次“5·31”新政自发文之日起即实施,没有缓冲期。这也是造成业界震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都以为会像去年‘6·30’新政那样,直到6月底才出台政策,没想到这次提前了一个月,几乎一刀切。”东莞星火太阳能公司董事长刘水庆说,从事光伏十年来,这样一下子“把刹车踩死”的情形实属罕见。

所谓“一刀切”,是指新政明确普通电站暂不安排指标,而分布式电站2018年仅安排10GW纳入指标。但据行业估算,今年分布式新增光伏电站实际装机量早已超过上述额度。这也意味着,在5月底之前尚未并网的项目将拿不到国家补贴。

国补拿不到,一下子就降低了将近一半的收益率,原先只要五六年回本,现在可能要十年。而且原先说好的补贴拿不到,具体政策又还不够明朗,因此对投资者、银行和光伏产业链都造成了恐慌。” 广东博通新能源总经理刘绍平现在最头疼的,一是在建项目原先承诺的国家补贴拿不到,没法跟客户解释;二是要处理不少已签合同但未开工项目的退单。

对于从事电站工程的本土EPC厂商来说,退单不可避免。“短期内影响很大,很多项目停工。”广东五星太阳能市场总监胡鄂生说,原本已经和不少市民签订了合同,但新政一出,指标取消,老百姓就不干了。很多正在施工的、已经备过案的光伏发电项目,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也大多搁浅。

在政策风向标下,金融机构也采取了行动。东莞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目前还在受理光伏项目贷款业务,但在审核中会更加审慎,后续还要看政策情况而定。另据几位光伏从业者透露,东莞有其他银行干脆对光伏项目暂停放贷。

飙升的装机与补贴

2017年全市光伏总装机达54.93兆瓦,全年拨付光伏补助资金1254万元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在不少光伏从业者看来,“断奶”政策大家都能理解,其原因在东莞也早有端倪,尽管东莞的光伏产业和装机量并不算大。

这两年,光伏电站太火了,钱也比较好挣,在国家和地方双重补贴下,年均回报率差不多能到20%。因此规模很快铺开,大家也一涌而入。”在光伏行业打拼多年的刘水庆举例说,有一家原先从事酒店业的老板,一年来光靠给星火做代理、拉业务就赚了上百万元;还有的本土EPC厂商,为了扩大业务,今年新招了100多个业务员。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鼓励使用绿色能源,2016年底,东莞出台了2017年-2018年光伏资金补助政策。政策具体包括:工商业每度电补助0.1元,居民每度电补助0.3元,补助5年;装机补贴每兆瓦18万元,补贴总容量120兆瓦。

来自市发改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光伏总装机达54.93兆瓦,同比增长超过25%;2017年光伏发电量约8400万度,同比增长超过60%。与此同时,2016年东莞共拨付光伏补助资金729万元,2017年这一金额增加到1254万元。

与此同时,行业成本的降低,也让光伏行业逐渐成熟,自立能力大增。刘绍平说,譬如,根据行业此前预期,光伏组件目前是每瓦2.2元左右,到今年底有望降低到1.8元左右。“所以说补贴慢慢下降的话,或者未来不再给补贴,其实是能应对的。只不过这次政策来得太突然,一下子把大家弄懵了。

戴谋新也有类似观点。“国内原材料的毛利率在40%左右,处于很高的水平。一般行业的资金结算流程是下订单,交纳一定的预付款,发货,后续根据工程进度来结账。但光伏行业不是,大都是采取全部付款的方式。”戴谋新说,这个行业无论上下游其实都“不差钱”。

放眼全国,光伏产业近几年出现明显“井喷”。截至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已经连续四年稳居世界第一;而光伏发电总装机,也已经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财政补贴缺口不断扩大。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截至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已达到1000亿元,其中光伏补贴缺口已占到近一半份额。

因此,东莞不少光伏从业者均表示,一个产业在经过初期的扶持培育后,必然要“断奶”,光伏行业也概莫能外。

行业迎洗牌期

对于正在扩大产能的企业来说,新政不啻于“一盆冷水

尽管表示理解,但阵痛来袭,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光伏产业链上的每一家企业都在审视和应对此轮新政造成的影响。

之前一窝蜂地上马,不少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一旦受到冲击,这些企业首先会倒下去。”刘绍平预计,“断奶”会导致东莞的EPC行业1/3的企业活不下去,1/3的企业能勉强挣扎,另外1/3反而能活得很滋润。

不过,也有从业者对前景比较乐观。刘水庆认为,长远来看新政对EPC厂商影响不大。“上游成本本身在降低,而且这次新政后市场不景气,上游厂商定价权变小,必然要降价,随着市场逐渐成熟,不依赖补贴开展业务是没有问题的。

在刘水庆看来,此次新政造成的最棘手问题,是要花心思处理好已经审批备案、开工建设的项目。“现在政策细则还没有明朗,我们要花大力气做好解释和沟通,尽可能稳定投资者的信心,不让企业的口碑和招牌砸了。

对此,市发改局在座谈会上提出,已经开工的光伏项目要尽快建成并网发电,避免出现光伏烂尾工程;还未开工的项目,可等待国家和省光伏相关政策细则进一步明朗。

除了EPC厂商,东莞也有不少光伏组件生产商和配套企业,譬如南玻、信义玻璃都在东莞设有工厂,华为、易事特等企业则涉及逆变器等光伏电站核心部件。从股价来看,光伏新政出台后,涉足光伏的上市莞企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跌。“光伏新政是挑战亦是机遇。但新政落地对易事特的光伏业务影响很小。”戴谋新表示,2018年初开始,易事特光伏业务重点转到广东省内工商业光伏发电项目和户用光伏,尤其是在广州、佛山、东莞市等有地方补贴的区域。所以,即使国补降低或延迟,对企业影响也不大。

光伏上游企业受到冲击更大,因此行业将选择降价来应对。”刘绍平透露,该公司采购的是协鑫等上市公司的组件,尽管6月份组件价格保持不变,但供应商已经明确表态:7月份价格一定会降。

对于正在扩大产能的企业来说,新政不啻于“一盆冷水”。“五星太阳能上个月刚刚投产了一条国内最先进的光伏组件全自动化生产线。现在看来,在订单严重下滑的情况下,未来的开机率必然不足。”胡鄂生预计,该公司业绩将出现明显下滑,可能降至原本业绩的50%。“我们原本还要采购一批多晶硅材料,新政一出也立刻中止了这个计划。

寻找新出路

发力扶贫式光伏项目以及向外围市场突破,走向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

传统模式难以为继,寻找新的出路成为摆在每个从业者面前的难题。出海,扶贫,走差异化之路,莞企积极应对。

“‘5·31’新政出台,短期内将造成国内市场的萎缩,这将倒逼国内企业把目光转向技术水平提升,太阳能转化发电效率提高,最终单位成本降到0.3元每度,与脱硫脱硝火电电价基本持平,实现平价上网。”戴谋新表示,相信在不远的时期内,易事特逆变器产品、光伏投资以及光伏工程总包业务更具竞争力,将充分发挥易事特较强的综合实力,利用行业调整机会,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

同样表示将大力“出海”的还有星火太阳能。刘水庆介绍,在2015年前,该公司八成收入来自国外市场,其后该公司逐步向国内市场倾斜。“现在大不了多多开拓国外市场,虽然利润低了一点,但也是一个很广阔的市场。

公司前几天刚刚召开了应对新政出台的会议,考虑发力扶贫式光伏项目以及向外围市场突破,走向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胡鄂生表示,企业要发展,必须采取自救的措施,绝对不能坐着等,也只有市场化的运作,才能使企业茁壮成长,也才能使整个行业进入健康发展的上升轨道。

也有不少企业走出差异化路线。“我们公司主要侧重于光伏发电的技术和服务方面,‘5·31’新政出台造成的影响不大。”东莞市英格一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帆说。该公司旗下品牌“优能光伏”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新的政策方向更坚定了该公司的战略与定位。

对于未来国内以及东莞的光伏市场,多数莞企都表示看好。“对光伏产业的未来,我们仍然很有信心。”胡鄂生说,新政之后或将出台细则,对下一步光伏行业的发展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划。“相信在技术的推动下,成本仍会持续下降,为最终的平价上网、完全市场化扫清障碍。

刘绍平认为,新政虽然短期内降低了投资者信心,但东莞的区位优势、能源状况非常适合发展分布式发电。“老百姓和企业越来越看重其绿色能源、科技感等好处,投资收益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未来东莞光伏发电依然大有空间。

在政策层面,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我市地方光伏补贴资金将按原有政策继续执行,不会出现变动,下半年将研究出台2019年的衔接政策。“总之,东莞对光伏的扶持力度不会降低。各光伏企业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苦练内功,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