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让“南粤蓝”成为“新常态”
3月11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为去年珠三角整个区域全年的PM2.5浓度达标点赞,强调大气治理像跳高一样,在一个重点地区终于达标,摸到了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增加了我们治污的信心。根据监测数据:2015年是21世纪以来广东灰霾天数最少的一年,对“南粤蓝”人们拍手称赞,更期待它成为广东“新常态”。(3月11日《羊城晚报》)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际上,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就曾谆谆告诫:“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广东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十二五”期间,2015年珠三角地区PM2.5和全省PM10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基数下降25.2%和13.6%,提前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改善考核目标要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1.5%,PM2.5和PM10年均浓度下降到34微克/立方米和51微克/立方米;全省主要江河水质总体良好,城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100%达标。
在可喜成绩的背后,除了“天帮忙”,更多的是“人努力”的因素,而核心是广东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率先在全国建立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其实,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经济发展起步早,发展模式也比较粗放,也曾是环境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的重灾区,而如今又率先在全国大气污染攻坚战中“突围”,天空由“灰色”变成“蓝色”,这是广东近年来大气污染治理的显性结果,也是广东近年来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整体发展思路的生动写照。
从思路上分析,主要是经济变“绿”了,天自然就变“蓝”了。得益于广东在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早谋划、抓实干,特别是近两年,广东坚持把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既保障经济中高速增长,又有效支撑了产业、能源的低碳绿色发展。以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新动能加速形成,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二位,全省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技术自给率提高到70%,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而且创新资源集约化程度高,全省86%的高等院校、94%的研发投入、93%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极大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的“二、三、一”格局调整为服务业主导的“三、二、一”格局。
从行动上看,主要是治理早、措施实。早在2010年就制定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颁布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成为国内首个实行大气区域联防联控的省份,率先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珠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在机制、法规、监测等多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同时,近年来广东一直致力于“精准治霾”,针对不同地区污染物构成情况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如珠三角地区因城市聚集,污染物成分复杂,治理是多维度的,而粤东西北地区污染物成分单一,治理则不用遵循珠三角套路,形成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合力,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南粤蓝”的常态化。
远见卓识源于总结反思,高瞻远瞩始自切身实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前所未有地将“绿色”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一起定位为“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中也对推动绿色发展进行全面部署。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五大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之一,绿色发展将会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绿色发展将会成为新动力,绿色转型将会成为新动能,绿色产业将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绿色消费将逐步成为消费主流,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就广东而言,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经济转型升级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以创新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已经在全国率先迈上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但同时也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其中突出一点是能源短缺,针对以传统能源为主要对象的能源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因此,“十三五”这五年,广东应该在供给侧改革的主线下,贯穿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经济、环境、社会共赢发展,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为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为助力我国经济突破下行压力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在绿色消费等需求侧精准施策,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让“南粤蓝”成为“新常态”。(南方网刘龙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