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14路公交车戴上“全国工人先锋号”桂冠
14路乘务员素来有微笑服务的传统(资料图片)。广州日报记者乔军伟 通讯员曾家荣 摄
14路增开拥军班车(资料图片)。广州日报记者乔军伟 通讯员曾家荣 摄
“全国工人先锋号”14路线昨日揭牌。广州日报记者乔军伟 通讯员曾家荣 摄
昔日“先锋”:14路为上世纪50年代海珠桥复通后第一条跨江公交线路
昨日上午,“全国工人先锋号”14路线揭牌暨劳动竞赛授旗仪式在赤岗公交站举行,两辆一汽巴士公司的“红棉绽放·友爱相伴”车厢文化主题公交车成为“揭牌车”。昔日“不是猛龙不过江”的公交14路线,是上世纪50年代海珠桥复通后第一条过江的公交线路;昨日它首次戴着“全国工人先锋号”的“桂冠”贯通广州南北,继续见证广州“河南”、“河北”发展的历史。今后,14路将全线挂上“全国工人先锋号”的牌匾进行营运,为市民提供优质出行服务。
文/广州日报记者刘冉冉 通讯员曾家荣
行经海珠桥的14路公交车,已有逾半个世纪的历史。它既是广州最早的公交线路之一,更是上世纪50年代海珠桥复通后第一条过江、打通广州南北的公交线路。
昔:不是猛龙不过江
被广州人美誉为“不是猛龙不过江”的14路公交车,见证了广州“河南”、“河北”的发展,也承载着千千万万个老广州几辈人“过桥”的记忆。
“我在14路公交的乘龄已经55年了,从最初的‘火柴盒老爷车’,到后来18米长的‘大通道车’,再到前些年的LPG空调大巴,现在的新能源车……”广州市民王德凡告诉记者,“14路公交车越来越高档,沿线的风景也越来越光鲜。当年赤岗居民‘上广州’只能靠14路,必经海珠桥,公交车行驶在‘河南’时颠簸起伏,过了海珠桥乘客就大呼‘好彩’,因为‘河北’骑楼林立、商铺多不胜数。如今沿线风景变了,不过这条老牌公交线路的驾驶员全线按章驾驶的传统倒是没变,还有微笑服务!”
家住赤岗的年轻后生杰仔,儿时记忆中也有14路带来的欢乐:“小时候喜欢从赤岗坐14路‘游车河’,但一定要坐稳并扶好把手,有时刚上车时没站稳,不小心碰到前置发动机,就会被烫得哇哇叫,司机叔叔也会大声提醒。”
今:“全国工人先锋号”
如今的14路公交经过线路优化微调后,从赤沙开往广卫路,途经广东财经大学、中山大学等十多所学校,沿线有珠影、北京路步行街等商业旺地、医院,接驳地铁1、2、3、6、8号线。这条线路平均单程19.5公里,96名员工中光五星级驾驶员就有46名,年均载客里程332.4万公里。
不仅是第一条“过江猛龙”,它还是首批广州文化巴士、新能源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以及鲜为人知的军民共建巴士。
去年8月,14路添置了以“红棉绽放·友爱相伴”为主题的车厢文化车辆,在这些移动的公交车厢里,无论是本地街坊还是来穗游客都可以第一时间看遍广府文化代表景观,回顾“友爱在车厢”活动30周年的发展历程。
新车投放后,它的“技术控”特质令乘客们着实“惊艳”了一把。因为这些新车都是新能源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不仅车厢里的扶手密度更大、位置更加宽敞、一级踏步的设置更方便乘坐轮椅或携儿童推车的乘客,座位旁边还贴心地设置了USB端口临时充电端口,方便公交族临时充电。
同样令市民印象深刻的是,平时经常能在14路公交总站看到穿着海军制服的部队官兵、高校学生以及其他志愿者一起维持乘车秩序、扶老携幼。记者从负责运营的一汽巴士公司了解到,14路公交是军民共建公交线路,多年来,14路线多次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市委、市政府嘉奖。
本年度,14路成为广州五个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的班组之一。
传承街坊情谊 坚守友爱精神
多年来,14路公交车与街坊们感情十分深厚。
“我天天都乘14路去‘河北’,不管早晚高峰还是平时,也不管等来哪辆车,一开门司机就会平稳停车,主动提醒后生仔让座。而且车厢里总是非常整洁卫生,司机对不懂路的乘客也不嫌烦,都会热情解答问询。”经常乘车的陆阿姨昨天专门让女儿陪她来跟挂上“红彩旗”的14路公交合影留念。
“在我们14路,相互学习是个铁打的传统。”公交驾驶员王师傅说,14路新老员工各占半数,以线长为首的老员工经常利用班余时间开展工作交流。全面细致的行车驾驶技术分析与培训使14路的一众驾驶员对线路行经的路面情况了然于胸,充分熟悉自己所驾驶的车辆“脾性”,并学会运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和行之有效的行车措施努力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在行车过程中不拖挡、不急起急收油门;不经常变道,尽可能直线行驶;不盲目开快车等。14路线的班组成员正是从细节处入手,做到安全、文明、礼让的行车,才能常年为新老乘客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
14路独特的文化风格,影响的不仅仅是线路的员工,同时也影响着乘坐14路的乘客们。在14路的总站,总会看到整齐的队伍,乘客们都会自觉排队候车,在车厢上礼貌谦让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