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棉花市场供需失衡问题加剧

25.08.2014  14:40
郑棉1501合约作为棉花收储改直补后的首个主力合约,超过30万手的持仓量宣示着压抑了三年之久的期棉市场投资者重新入场。如此说来,内地棉农植棉只能保本,严重的甚至会亏本,初期开秤陷入僵局是大概率事件。

原标题: 全球棉花市场供需失衡问题加剧

   后期需密切关注国内政策动向

  郑棉1501合约作为棉花收储改直补后的首个主力合约,超过30万手的持仓量宣示着压抑了三年之久的期棉市场投资者重新入场。该合约自8月4日开始的一轮逾千点的反弹,随着上周一的一波大跌戛然而止,市场信心重归悲观,价格连续五日收阴。在国内植棉成本高企和全球性棉花供需失衡的合力之下,1501合约中期将陷入14000—15000元/吨的区间振荡走势。

   新年度内地籽棉开秤恐将陷入僵局

  虽然今年棉花市场收储改为直补,但是直补区主要是新疆,并未惠及内地,所以新年度籽棉开秤情况应该区分看待。对于主产区新疆来说,政府定的棉花直补目标价格是19800元/吨,如果按照“价差补贴”而非“定额补贴”执行,那么棉农无需过多担心棉价的下跌问题。但是目前已8月底,新花开秤在即,棉花的直补细则却迟迟未能出台,政策的任何变动都会致使企业的籽棉收购价产生异动,从而改变棉价的未来预期。

  就内地而言,缺少了政策保护,籽棉收购初期恐将陷入僵局,主要原因是内地植棉成本高企。普遍来看,单产在400—500斤/亩,亩均成本在1200元左右,个别地区成本更高。目前国家抛储标准级皮棉价格是17250元/吨,按照这个价格来核算,标准级籽棉收购价在3.6元/斤左右,而轧花厂要算上合理的利润,开秤价估计会在3.3—3.4元/斤。

  如此说来,内地棉农植棉只能保本,严重的甚至会亏本,初期开秤陷入僵局是大概率事件。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棉价要达到棉农和收购企业的满意,收购才能正常进行。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郑棉的交割库全部设置在内地,内地的籽棉开秤价及其后续走势将对郑棉仓单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期货价格若低于现货价格,在棉花资源“粥少僧多”的当下,产业资金定然会进场买入1501合约,进行“籽棉虚拟加工”,对赌未来仓单稀少,从而托底期货价格。所以综合来看,1501合约大幅下跌至14000元/吨以下并不符合当下的现实。

   国产棉花需求难言乐观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8月棉花供需报告中虽然小幅调低了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期末库存,但是数量依然高达2287.9万吨,而全球消费量上调了1个百分点,至2451.6万吨后,整体库存消费比93.32%依然属于高位。报告对中国的预测是2014/2015年度棉花期末库存为1357.8万吨,消费量只有794.7万吨,且大部分库存被政府收于国库,未来抛储导致供应集中释放的压力将十分沉重。

  从纺织需求端来看,形势也不容乐观。今年7月以来,每日储备棉投放成交比例多在10%—15%,超过20%的情况屈指可数,甚至个别交易日成交比例出现个位数,显示纺织企业下游需求萎缩,反映在拍储上就是竞购不积极。虽然储备棉质量参差不齐,出库难也是限制企业拍储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更多的是显示出企业拿货谨慎,多随用随买,不会提前备货。

  从中国纱线价格指数与进口棉价格指数对比走势来看,中国纱线价格一路下跌,显示了终端消费市场萎靡不振,库存积压,而进口棉纱线价格指数也是一路走低,反映出用纱企业即使面对内外纱价差近1000元/吨的诱惑,依然用量不增。内外纱价差7月初以来的进一步走阔,更加剧了内纱消费的疲软。全球性棉花供需矛盾依然在加剧,国内棉价难言反弹,反转更是几无可能。

  (作者单位:永安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