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经营管理需创新思路

05.08.2015  15:18

东莞时间网讯 广州日报》报道,日前,市交通运输局正在其官网进行一项关于东莞公交服务水平的公众调查。记者发现,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有超六成人对东莞公交总体表示不满意,原因则主要集中于等车时间长、上班时间车厢拥挤等方面,网友吐槽称,“要不是等哭,就是挤哭。”相关部门表示,此次调查只是初步了解市民对公交的满意程度,以后会形成长效的调查机制,收取市民的意见,及时改进公交服务。

有多达六成的人对于东莞公交表示不满意,并不让人意外。这些年来,东莞公交等车时间太长、车厢拥挤,一直就是备受公众广泛吐槽的民生痛点之一。让人意外的是,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还敢开通调查来征集意见,倒是让人大吃一惊,甚至觑见到某种改观的可能性。近来,公交改革正在东莞推进,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公交部门这种“顶雷上”的做法,是不是一种借民意之力发动变革大举措之前奏?

不容否认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东莞的交通出行和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日益严峻,这也对公共交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公交服务的反映较为负面,主要集中在班次密度不足、线路规划不尽合理、安全事故多发、司乘服务态度不佳、特殊人群优惠乘车政策未完全落实等方面。虽然说,交通部门也在不断出台管理措施,加大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力度,但总体而言,因为财政投入的力度不足,公交服务依然难以匹配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这可能也是东莞与很多公交服务发达的城市之间的差距。有必要指出,公交是一座城市关系民生最重要的公共服务之一。以往,基于财政投入的不足,东莞采取由私营企业承包的方式提供公交服务。说起来,这也未尝不可。世界上也有利用私营资本成功解决公交服务的城市范例。然而,有必要承认,对于东莞来说,基于种种规划、配套与制度设计的不足,以往的私营企业不仅没有成功解决市民的交通出行,反而因为资本的逐利本能牺牲了公交固有的公益属性。正因此,当下的公交改革,其基本的思路就是加大财政投入,公交运营回归国有,公交纷纷由“私”转“公”。应该说,比起以往的公交经营理念来,这个基本思路的转变,的确给东莞公交走出困境提供了通道。

财政投入是公交给力的关键。现阶段,确立政府主导的公交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确是从根本上确保公交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加快推进公交体制改革,建立匹配东莞城市发展框架和各项城市功能的公交运营体制,整合全市汽车站场资源,合理调整布局,建设长途站场和公交枢纽站,做好铁路、城轨、轻轨、高铁、客运口岸甚至周边城市对接的衔接系统,是东莞公交应对当下挑战的必要功课。当然,随着新科技的应用,发展智慧公交,尽快推广智能乘车系统在全市公交行业的应用,也是东莞公交服务公众的新手段、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