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
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十二五”以来,我市在减贫、增收、社会保障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未来5年,我市将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继续在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居民收入、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发力,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规划解读
把百姓的事记心头 努力扩大民生福祉
——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主任廖思恭谈民生发展规划
“十三五规划的六大主要目标中,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是一个关键指标,它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业体系、综合改革状况、生态文明和法治建设等方面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也是其他五个目标的最后归宿点。”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主任廖思恭说,“十三五”规划强调“公平共享”,要求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居民收入,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使人民群众更加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我市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百姓幸福感。图为五华县水寨镇榕树村村民在新建成的篮球场上打球。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市将建立完善民生保障的各项体制机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促进民生保障公平普惠。一是通过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培训、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等提高创业就业和收入水平。二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统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四是通过全面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措施,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村级公共服务站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优质高效服务。
廖思恭认为,“十三五”规划的民生目标,从最大多数梅州人民能够受益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等具体指标,是市委市政府自我加压所作出的庄严承诺。“相对全省而言,我们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不低,这对于欠发达的梅州而言是很不容易的。”廖思恭说,“十二五”末,我市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2029元和11799元,与全省同期的34757元和13360元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10%,增速高于全省7%的平均水平。“我们不是空口说白话,我们有真正可行且有效的措施实现这些目标。”廖思恭说,未来5年,我市将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挖潜增效,实现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居民收入,确保如期实现“十三五”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发展基础
“十二五”系列举措取得巨大成绩
累计投入民生资金913.57亿元,年均增长27.9%;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十二五”期间,我市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为百姓幸福加码,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
我市积极搭建供需平台,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居民收入。图为求职者在招聘会上应聘。
“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增城镇就业15.94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43.8万人、培训劳动力19.9万人、扶持创业1.8万人,市民创业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029元和11799元,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2.2%,城乡住户储蓄存款余额达1061.2亿元,比2010年增长82.9%,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五大险种”综合参保人数达833.16万人次,比“十一五”末增长34.4%,社会保障网络越织越密。同时,我市还投资54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91万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20241户(套);新成立市级中医院,启动市第二人民医院筹建和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工作,市120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正式运行;建成并完善了市县有三馆一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广场)、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社区有文化中心、基层有共享工程服务点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新增3处国家级、36处省级、8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一系列改善和保障民生举措的推进,为实现“十三五”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民心声
随着我市老龄人口逐年增加,养老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老年人、镇村干部,听他们谈对养老问题的看法。
“我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儿女都孝顺,不愁吃不愁穿,在外打工的孙女还会经常回来看我,这样养老我已知足。”梅县区南口镇管坑村72岁的罗巧云说,她的老年生活很幸福,最大的希望是村里能增添一些娱乐健身设施,让老年人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五华县横陂镇红光村村干部魏雄伟介绍,红光村有6000多人,享受养老补贴的老人约占十分之一。9个村干部采取挂点负责制,及时掌握村里老人养老补贴的申请、发放情况,并为五保户和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代办服务,帮助他们办理养老补贴。他说,希望社会能给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更多关爱,让他们能安享晚年。
路径探索
市教育局局长袁远山:
让更多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
“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让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是接下来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市教育局局长袁远山表示,“十三五”期间,该局将深入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发挥东中、宪中等10所示范性高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市普通高中学校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打造特色品牌。全面完成省定薄弱普通高中项目学校改造提升工程,认真落实省公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让更多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市级骨干龙头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大胆探索职教集团模式,引导各县(市、区)做好区域内中职学校的布局调整、完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打造骨干专业、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等工作,努力实现“省级重点中等职校达80%以上,中职教育已开考专业双证率达98%以上”的目标。
市文广新局局长陈锐锋:
以群众为中心 让文化进生活
“今后几年,我们将主攻文化惠民,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客家特色、梅州特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锐锋说,该局将以群众为中心,着力解决基层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是完善市县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体广场、演艺舞台、展览场所、农村文化俱乐部等,今年计划建设100个农村文化俱乐部。二是对各县(市、区)及镇、村每年举办文体活动的场次、种类等提出要求,重点突出本土文化和客家特色。三是通过成立公共文化协调组,整合统筹体育、教育、旅游等资源,发动基层群众自建、自管、自享公共文化。四是完善城乡对接、供需联动、资源互通等机制,通过科技手段,让群众更便捷地通过手机、网络享受公共文化资源。五是完善组织保障,加强督查,确保文化惠民工作落到实处。
市民政局负责人:
聚焦民生目标 聚力改革创新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民政系统将加强改革创新,在保障底线民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推进专项社会事务工作等方面下功夫。”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该局将建立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水平提升的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落实临时救助政策,加强社会救助管理和敬老院建设、安全管理水平,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津贴制度,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减灾示范社区、避护场所和救灾物资仓库建设,争取在全市创建一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加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站(点)建设力度,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资金支持。扎实推进专项社会事务工作,力争全市遗体火化率达到100%,加大镇、村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等级殡仪馆创建工作进度,加强公益性公墓的整改、监管力度。继续加强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保护工作。
市财政局局长丘孝东:
促进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财政部门将努力做好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保障基本民生、降低企业成本和支持创业创新等方面文章,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市财政局局长丘孝东表示,今后几年,市财政部门将整合财政农业农村投入,大力落实惠农政策,全力支持美丽宜居乡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保障基本民生财政支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加大公共教育和文化体育投入,支持医疗体制改革,完善住房、养老、医疗等保障机制。落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负成本、社会保险费成本等一系列降低企业成本的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此外,为提高全社会的创业创新能力水平,市财政部门根据市政府要求出资设立了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促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和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计划今后三年内投入9000万元扶持创业者、初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记者手记
民之所望 施政所向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重温近年来我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欣慰地看到,改善民生始终是各级各部门一以贯之的施政所向。梅州“十三五”规划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正是市委市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解难题、谋实惠的集中体现。
如此温暖人心的蓝图,来自对实际的准确把握,对形势的清醒研判。而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则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各职能部门的压力,但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对于圆数百万山区人民上学梦、就业梦、安居梦、致富梦的信心。
民生福祉改善只有起点无终点。一个时代的目标已经确定,一份历史的篇章正在书写。梅州的“十三五”,一定能让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
策划:张德祥 黄山松
统筹:张柏明
协调:李锦让 张德厚
撰文:刘晓娟 黄佳佳 李艳良
摄影:连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