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直联”工作的调研思考
■曹伟华
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是我党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为推进大抓基层做出的重要部署,也是广泛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的有效途径。自我省从2014年10月印发《关于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以来,全省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已经开展一年多了。笔者带着这一课题经过调研,拟就当前基层的“直联”工作提出若干建议。
1、充分授权工作组,调动挂点领导积极性
开展“直联”工作,目的是让镇(场、区)领导干部全面接触群众,核心是更好地服务群众。因此,一方面要在干部意识上解决自愿服务的观念问题,加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自觉性。同时还要在制度和机制上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给予基层干部充分的政治信任和相应的物质保障。从“直联”工作做得较好的乡镇来看,它们普遍有个特点就是对“直联”驻点领导充分授权,规定对群众反映的民生实际问题,对解决民生问题所需要的限额经费由驻点领导当场向群众拍板决定限期解决,然后上报镇级备案督察,金额超过规定数额的,上交镇党委会议研究决定给予快速答复。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办事效率,群众反映的合理问题也能马上解决,树立了干部的威信,提高了党和政府的为民形象。
2、镇级财政向行政村倾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开展“直联”工作,面广、人多、工作量大,需要有完善的措施作为保障。从“直联”工作做得较好的乡镇来看,它们还有一个特点是镇级财政向行政村倾斜,不断增强村级的经济支配能力,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尽量让村民自治解决好自己的民生问题,村里的事村里能办的,镇党委和政府尽量支持解决,不要什么事情都想向上移交,进而充分调动村党组织和村委的积极性。当然,前提是要选好村党组织班子,强化主业责任。如果一个村的班子不团结,党组织无凝聚力,没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解决好大局稳定的问题,或出现重大的群体性事件,哪有精力搞经济?
3、积极探索乡镇干部晋升激励机制
当前,我市许多乡镇工作人员面临老化和人员缺编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乡镇事业编制干部较多,但事业干部晋升渠道相对较为狭窄,乡镇的事业干部因为非公务员身份影响到晋升的案例较多,晋升渠道少。因此,要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务必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让有为者有位,让做多者不吃亏,让干部有提升平台。要注重提拔工作表现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干部,打破非公务员不能担任政府中层正职的壁垒。对乡镇适当增加非领导职务和年度考核优秀的名额,比如对终身在乡镇服务的干部给予特殊津贴,对服务乡镇年满若干年以上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晋升和转换公务员身份的优惠政策,使提职晋级、工资补贴、表彰奖励、学习培训等向乡镇倾斜,使其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劲头。
4、把“直联”工作与“一册通”工作有效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效
“直联”工作要求建立工作台账机制。要记好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日记,掌握联系服务对象的家庭情况、就业收入等基本信息。而手机版“一册通”包含办事指南、下乡日志、备忘录、信息登记、知识共享、信息核实等板块内容。因此,上级部门需要拿出合理方案,科学整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方便基层干部工作。
梅州是经济欠发达山区,青壮年外出务工的众多,留在农村老家的基本上是老人、小孩和妇女“三留守人员”,但外出务工人员是家庭的支柱,是未来建设家乡不可缺少的生力军。“直联”干部要充分用好手机版“一册通”,掌握挂钩群众的外出子女的情况和联系方式,每逢家访结束时,充分利用微信和手机信息等互联网工具,给外出务工人员报告“三留守人员”的近况和信息,让他们体会到政府和社区的关心,进而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自发地关心家乡的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作者系蕉岭县委常委(挂职)、梅州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