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异地转移"是流动的社会保障

29.10.2015  17:24

今年“两会”期间,人社部曾经提年底要完成养老金全国统筹,备受关注,目前进展如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27日公开回应说,《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已经形成了初稿,将适时上报国务院。这对于工作流动比较频繁的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来说,养老保险异地转移将更加顺利了。(10月28日央视网)

事实上,实行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是对养老保险制度普适性的一种反思。其核心内容是,推进养老金“两个转移”,即城镇职工同城乡居民之间可对接转移、全国各地之间可异地转移,将彻底打破养老保险体制性“瓶颈”,为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养老金“并轨”之后,全国统筹、异地转移新政,应尽早出台,并加快实施。

长期以来,由于养老保险关系不能随人流动,严重伤害了流动人员参保的积极性。这是因为,一旦流动人员离开工作地点,唯一的选择就是“退保”。而现行的政策是只退个人交纳部分,企业交纳部分则被社保机构截留了。也就是说,人走了,却带不走企业给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越是用工密集的沿海发达城市,占职工的“便宜”也就越多,地方社保也就越富,也更愿意为职工“退保”大开方便之门。

流动人员退保潮,不仅使得以低收入群体为主要统筹对象的整个社保体系失去意义,还将在贫富差距扩大的同时,加剧地区间社会保障的“贫富”鸿沟。也正因为如此,尽管大多数流动人员被动、消极地参了保,也只是当成变相存钱。养老保险,实际上已经成为流动人员手中的一块“鸡肋”。

养老转移新政的实施,给流动性比较大的农民工带来了福音。不仅维护了他们的根本利益,而且将会大幅度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这是因为,在此背景下,流动务工人员不管走到哪,都是国家的职工,国家承认他们过去的劳动成果;无论是因为工作变动,还是去了异地,保险关系都可以得到转移接续。这样一来,流动人员将会由被动、消极参保,变成了积极、主动参保,养老保险也变成了“奶酪”。

可见,养老异地转移,是一种流动的社会保障。当然,国家政策好,关键在地方落实好。如何把养老转移这块“奶酪”做大做实,让流动人员的幸福感也流动起来,将是各地政府及社保部门面临的新课题。譬如,如何消除和平衡贫富地区之间的差异,如何科学确定企业转移部分的标准和比例,如何让转移地与接续地实行有效对接,如果简化办事程序、最大限度的方便群众,等等。解决上述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各地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念,要步调一致,不能各自为政,尤其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同时,需要各地配套措施的跟进,解决技术层面上的难题,确保新政稳步推进,真正普惠民生。

(编辑:苏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