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再相逢:中国总理金秋潇洒走欧洲
本报记者 尚军 商婧 谭晶晶 邓媛
发自柏林、莫斯科、北京
金秋时分,中国总理李克强以柏林为起点,从亚欧大陆的西缘到东缘,画了一个圈。这是李克强年内的第二次欧洲之行。
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迎来第二个十年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深耕欧洲”更为外界瞩目。去年,李克强就任总理后首次出访便选择了瑞士与德国。今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首访欧洲;6月,李克强再出发,到访了英国与希腊。
“常相聚、亚欧融”,中国与欧洲在高层交往中呈现出彼此相惜的默契,这使得亚欧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推进留下了更多令人期待的空间。
德国是中国总理金秋之旅的第一站。有趣的是,“老朋友”见面的第一场重要磋商会议,以“生日祝福”的方式开场。
“Happy birthday!”10月10日,在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首先为中方农业部长送上了祝福。默克尔今年7月刚刚结束对中国的第七次访问。她也曾在2010年访问西安时,度过了自己56岁的生日。
在外媒眼中,近十年堪称中德贸易的“黄金十年”。2000年,中国在德国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为1.6%。至去年,这个数字已升至6.1%。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德国官员表示,中国现已成为德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法国和荷兰。
从今天的数字看,中德贸易还在延续繁荣。今年1月至8月,中德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12%,高达1173亿欧元。迄今,8200多家德国企业在华落户,超过2000家中资企业在德国生根。以西门子、大众为代表的“德国制造”在中国家喻户晓;联想、华为等企业提供的“中国服务”也逐渐走入德国寻常百姓家。
政府磋商会上,李克强表示,中德之间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高水平的合作共赢关系。他说,中德关系要在今天的高水平上继续向前发展,需要更多创新的思路。中国总理还借“吃螃蟹”比喻双方的务实合作。他说,中德合作领域和内容非常广阔丰富,双方要像吃螃蟹那样,用智慧、技术和耐心抓好落实,把“螃蟹”吃干净,不能吃一口就算了。
正式会谈之后,默克尔还带李克强光顾了柏林一家超市。默克尔兴致勃勃地向李克强介绍超市里的产品,并向他推荐一款可以寄给家人的明信片,最后当成礼物送给李克强。
而李克强则回赠默克尔“鲁班锁”。这是来自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3名学生的作品。回礼时,李克强再次强调了中德未来创新合作的必要性和光明前景,他表示,这把“鲁班锁”可说是中德合作的产品,表明两国在制造领域和创意产业可利用共同的智慧,迸发出新的火花。
来自中国的信心
“创新”是李克强访德的关键词之一,同样也贯穿于中国总理对俄罗斯的访问中。
李克强14日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出席“开放式创新”国际论坛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他说,实现更大发展关键靠创新,中国将进一步破除束缚创新的壁垒,营造保护创新的环境,构建激励创新机制,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
这与李克强在柏林演讲时的主题一脉相承。当时在《在开放中再续合作黄金季》的演讲中,李克强除了表示中德合作要创新外,还特别讲到了中国经济有信心、扩大开放有决心。
“当前,虽然我们两国经济都有小幅的波动,但是,我们对于中国自身经济充满信心,也看好德国经济前景。”李克强说。对于外界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他回应道,中国经济今年会实现7.5%左右的增长目标,所谓左右,就是会有上下零点几个百分点的浮动,是高还是低不重要,重要的是增长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只要保持在合理区间,中国政府就会继续推动改革。
他说这番话时,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外贸协会董事会成员迈克尔·舒曼就坐在前排听众席上。“总理今天表达了非常强的信心。我们并不为增长率上下浮动0.1个百分点感到担心。即使正经历转型,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如果欧元区能有7%的增长,我们会很开心。”舒曼说。
李克强还提到了中国保持开放的必要性。他说中国的开放大门会越开越大、越开越好,中国的对外开放是更加积极主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是营商环境更加规范、公平、透明的开放,是互利互惠,双赢多赢的开放。这些话给在场的德和欧洲企业家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也让大家更理解中国日前在国内依法对一些企业展开反垄断调查的用意。
舒曼表示,德国企业界确实有人对中国市场存在焦虑和不满,但德国企业要想在中国获得成功,就必须适应中国的规则。同时,对外开放是一个中德双方相互的问题,德国也需要更加开放。
访德期间,中德签署双边贸易与相互投资及技术合作协定总额为181亿美元。此外,双方达成共识要深化经贸、投资合作,加强技术合作力度,并将2016年确定为中德青少年交流年等。
来自全球最大制造国与最精良制造国之间的合作令人期待。一些学者表示,中德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中俄缔结高铁大单
同样地,中俄关系也正在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访问前,李克强在《俄罗斯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让中俄友好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其间他写道,“今天,当两国民众唱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时候,不只是追忆过去,更多的是憧憬未来”。他还提到了伊万·屠格涅夫,他说:“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说过,‘伟大的一切都是由人的双手创造的’。”
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俄罗斯人认为中国是对俄最友好的国家,比起2008年的数据,持上述观点的人所占比例增长了一倍。
在莫斯科,李克强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了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双方允诺,将为实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1000亿美元的目标而奋斗。
会晤后,两国总理签署了《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并见证经贸、投资、能源、金融、高科技、人文等领域近40项重要合作文件的签署。这些协议中包括了“中国高铁开进俄罗斯”。
有媒体观察到,随李克强此次出访的队伍中就包括了中国南、北车的高层,这是中国高铁列车制造企业首次随同总理出访推广高铁。一些业内人士评价说,在某种层面,这意味着在打入俄罗斯市场上,高铁出口已经不仅是战略布局,更是战术推进,即不仅停留在国家层面的号召上,也体现在企业的商务参与上。
眼下中俄最新签署的高铁发展合作备忘录是“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这是“新丝绸之路”建设的方案之一。俄罗斯高铁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关系部主任埃内斯特·苏丹诺夫表示,“莫斯科——喀山”段高铁将成为发展俄中首都间铁路交通的先导工程。这段高铁最终将延伸至北京,并以此打造“莫斯科——北京”欧亚高速运输通道。预计全长超过7000公里,途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中国三国。
李克强总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制造”的“超级推销员”。去年访问英国时,他就曾向欧洲人推销中国的高铁和核电等高端装备产品,仅HS2高铁一项就涉及大约500亿英镑的投资。今年6月的出访后,中国南车获得了马其顿6列动车组订单。这是中国城际动车组整车产品首次进入欧洲市场,标志着中国的最高端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赢得了欧洲市场的认可。
除了高铁,在一些非洲国家,中国总理还曾推销过中国自主研发的支线飞机等。
在意大利,中意两国企业间签署的合作协议金额超过100亿美元,从结构上看更多是双向投资和技术、金融等领域合作。对此,当地舆论积极评价说,与中德合作一样,中意合作也超越了简单的商品买卖关系。
从德国到俄罗斯、意大利,事实上,在中国总理此访的出行路线设计上,也富含寓意。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德关系对中欧关系起着引领和标杆作用。而“出访意大利,展示了中国对南欧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所发挥的作用的重视。”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表示。意大利是李克强继访问希腊之后,今年第二次到访的南欧地区。王义桅说,“中国通过深化与南欧地区投资、贸易合作,深挖中欧合作新潜力,并通过南欧门户进入欧洲腹地。”
战略关系的重要性在中俄关系中不言自明。俄罗斯总统普京14日和李克强会晤时,用“天然的伙伴、天然的盟友”称呼中俄两国。在一些重要的经贸和能源协议之外,外界特别注意到,李克强与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会见记者时提到,“明年两国要共同举办纪念活动,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维护国际公理和战后秩序”。此外在两国为此访商谈联合公报的过程中,俄方还主动要求在公报中加入两国要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涉及两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
境外媒体评论说,在俄罗斯苦苦应对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孤立时,中国展现了对朋友的姿态。
唇齿相依 命运相连
无论是地缘政治考量还是未来发展考量,中欧、亚欧之间的交融与互信都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议题,这在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中也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10月16日,李克强将在米兰出席新一届亚欧首脑会议。
据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介绍,本届首脑会议的主题是“构建负责任伙伴关系,促进可持续增长与安全”。主要议程有下列几项:一是研究加强互联互通,促进亚欧经济金融合作;二是商讨亚欧携手在联通世界中共同应对全球问题;三是讨论加强亚欧对话与合作、亚欧会议发展方向问题。本届首脑会议还将接纳哈萨克斯坦、克罗地亚正式加入,亚欧会议扩大至53个成员,影响力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等人认为,李克强总理预计会在本届首脑会议上重点宣介中国和平发展、包容发展的理念和“一带一路”构想,利用这个平台推动、深化亚欧合作,增进亚欧互信,提升亚欧地区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可持续包容发展,为解决全球和地区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为东道主,意大利总理马泰奥·伦齐此前访华时就曾表示,他非常认同中国提出的构建“一带一路”的想法,这是加强东西方文化、政治联系的好机会,他将利用在米兰主持亚欧首脑会议的机会,为欧盟国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共谋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