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鸡蛋从内部打破是新生
(一)
北京冬雪初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幕拉开。很多人诗意地说,一抹嫩绿在寒冬里破土萌芽,告诉我们:“春天来了!”但是,更加形象、准确的表达是,“一只鸡蛋”被打破了,被从内部打破了。
鸡蛋从外部打破,是碎裂,是毁灭;从内部打破,则是孵化,是新生。
纵观世界,古往今来,文恬武嬉、抱残守缺,最终被别人从外部打破的国家和军队比比皆是,敢于从内部打破自己、涅槃重生者则不多。
一朝守旧,百年梦碎!殷鉴不远,百多年前就有一个轰然倒下的满清王朝。
1887年12月,也是一个隆冬。留着长辫子的邓世昌挺立舰首,驾驭着新式巡洋舰致远舰驶回中国。彼时,北洋水师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谁能想到,悲剧竟然来得如此之快而又如此之惨烈?不到十年,致远舰永远地沉入了大海。
铭记伤痛,我们曾不止一次地追问:致远何以不能致远?
从国家层面来看,面对1840年到1894年这半个多世纪难得的改革窗口期,满清王朝痛定却未能思痛,在事关国防安全和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上,始终抱持着像脑袋上拖着的辫子一样古老陈腐的思想观念和编制体制,全然没有刀口向己、刮骨断腕的勇气。这样的军队又如何能迎来一场胜利?
两个甲子弹指一挥间,但是——
我们不会忘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颠扑不破的历史铁律,只有改革,才能搭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高速列车,确保我们这支军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不掉队;
我们不会忘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发人深省的警世恒言,只有改革,才能焕然一新、提神醒脑,更加清醒地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和挑战;
我们不会忘记“军队最大的敌人是自身的腐败”这一振聋发聩的谆谆箴言,只有改革,才能革故鼎新,去除腐肉、赘肉、烂肉,长出好肉、新肉、肌肉,让我们这支军队始终保持强健的机体。
一支军队战无不胜,不仅在于战场上勇往直前压倒敌人,更在于和平时期自觉地正视自我、超越自我、改造自我!
刮骨疗毒的痛我们受得,壮士断腕的疼我们忍得,浴火重生的改革阵痛我们又怎会怕它?
改革,从来时不我待!哪怕拳头把过去的自己打倒,再站起来,必会是一个更强的强者。
(二)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不仅仅是从失败中收获教训,更是从苦痛中分娩未来,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胜利后打破陈腐,在和平中看到忧患!
1952年1月,北国寒冬。抗美援朝战场打打停停,敌我双方陷入僵持。硝烟犹未散尽,多少个呵气成霜、滴水成冰的夜晚,毛泽东来回踱步,殚精竭虑,最终批准了《军事整编计划》。当年10月底,全军共精简19个军部、73个师,近200万人,基本实现了将军队员额压缩到400万的目标。
也正是在抗美援朝激战正酣的1951年1月,在攻打丰都时失去右眼、被德国医生赞为“军神”的刘伯承挑起了另一副重担——领导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从那时起,我军一大批胜利归来的“泥腿子”战将坐进了现代军事课堂,第一次把飞机、大炮、舰船、诸军兵种协同这样的词汇刻入脑海。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1985年,南疆的战火还在燃烧,邓小平无比坚定地伸出了一个指头:裁军一百万。从战火中走来,公文包里揣着接收成都军区方案的原昆明军区司令员张秀,到京后获知的最终方案却是昆明军区被裁撤。
这就是改革!
不痛下决心,就不会有今天,更不会有明天;不痛定思痛,就不会有复兴,更不会有崛起;不居安思危,就不会有和平,更不会有幸福!
人们常说,我们这支军队,总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续写着辉煌;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这支军队,总是从改革走向改革,永葆青春活力。
(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十余次大裁军。每一次裁军,也必然是一番改革,精简员额的同时,精进的是治军理念、打赢能力。
为什么改革“根本停不下来”?为什么一定现在要改革?
我军已经30多年没有打仗,一些人怕是早就忘了战争的伤痛。但是,伤疤可以愈合,泪水可以抹去,头脑的清醒与肩头的责任却在在难忘——
今日中国,民族复兴的目标从未如此之近,民族复兴的阻力也从未如此凸显。这种阻力,突出表现为错综复杂的国际战略形势,表现为日益严峻的国家安全发展环境。世界并不太平,我们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增大。“军人在战场上用枪拿不回来的东西,不要指望外交官在谈判桌上靠嘴拿回来。”
从这些年军队现代化建设和遂行军事斗争任务的情况来看,我军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指挥信息化战争能力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军事斗争准备存在不少短板。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原因是领导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不够健全、力量结构不够合理、政策制度相对滞后。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
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改革。现在,我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放眼世界,纵观全局,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改革等不起、慢不得、不能拖!
从国际国内形势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
从军队内部来看,这些年,军队滋生的一些积弊越来越被认清,制约部队战斗力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广大干部群众高度关注、积极支持,全军官兵热烈期盼、坚决拥护。总的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主客观条件比较有利,面临难得的机遇。
一粒种子错过一个春天,或许只用蛰伏一年。一支军队如果错失一次改革,哪怕流干了血、拼尽了命,也未必能唤回东风!
要改革,要强军,就在此时,就在当下。刀口向内,就在我们这一代中国军人身上!
(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紧锣密鼓筹划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个漫长而精细的孵化过程——
党中央、中央军委高度重视,习主席亲自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主持研究改革重大问题,领导推动改革重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
中央军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改革,相关工作机构先后组织座谈会、论证会860余次,到690多个军地单位调研,当面听取900多名在职和退休军职以上领导、专家意见;
2000多名军以上单位班子成员和师旅级部队领导参与问卷调查,许多基层官兵、军队老同志、地方干部群众纷纷以各种方式为改革献计献策;
……
精雕细刻的改革方案,让我们这支军队最终受益,让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最终受益——
着眼于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要求,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
着眼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着眼于打造精锐作战力量,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着眼于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
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着眼于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任务,推动 经济 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
无疑,改革将为我军发展开创历史性的新局面,同时也让热爱这身军装的人最终受益。诸如推进军官、士兵、文职人员等制度改革,深化军人医疗、 保险 、住房保障、工资福利等制度改革,完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和后勤政策制度,建立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体系等,更是改到了官兵心坎上!
(五)
诚然,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改革面前,一些战友或许会暂时有所失,甚至必须脱下军装。单位撤并降改、部队转隶换防,许多战友面临再次择业、家属安置、孩子上学等实际困难。这些,国家和军队在制定改革方案和相关政策之时已有所考虑。
——这轮改革将在国家层面加强对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和相关政策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将拿出一些特殊措施和倾斜政策,主动帮助解决好退役军人、职工安置工作。
——对改革过程中军队相关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有关部门已经作了深入研究,制定了周密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积极做好人才保留工作,采取多种途径和办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妥善安排,关心和解决干部实际困难。
而对于我们每个具体的个人来说,听党指挥、服从大局,则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当年,开国少将甘祖昌面对第四次大裁军,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毅然卸甲归田。将军当农民,他是新中国第一人。上世纪80年代百万大裁军,许多部队正步走过天安门,参加完国庆35周年大阅兵后不久,各自的番号就融入了历史。更有许多官兵从’98抗洪一线凯旋,告别军营踏上了返乡之路。
每一次调整改革,全军官兵都交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卷。可以说,强军兴军,就是在一个个官兵坦然面对进退走留中实现的。
今天,我们依然要叫响那句话:撤并降改听党的,进退走留看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