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幸福院纾解了空巢老人后顾之忧

20.04.2016  20:27

  本报报道,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外出,梅县区桃尧镇桃源村户籍人口3000人的村落常住人口只有1500人,其中以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为帮助这些空巢老人,去年该村在村老人活动中心开设饭堂,为当地老人和村民提供微利收费的用餐服务,使前来休闲娱乐的老人省去不少麻烦,成为梅县区开展农村幸福院的试点之一。 

  4月8日,杭州上城区某出租屋里一名80多岁的独居老人被发现已离世多日。老人为上海人,租住在此多年,但平时沉默寡言,跟邻居沟通较少。对老人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没见出门走动,邻居们一时间都说不上来。类似的悲剧,媒体报道过不少,戳痛了我国老龄化下社会养老问题的软肋。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如何解决养老问题,不容回避也刻不容缓。有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我市老年人口70.99万人,占2014年底总人口528.64万人的13.45%,老年人口比例居全省前列。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农村老人占比自然不小。不可否认,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村医保社保普及、在外打拼子女又定期寄钱回家孝敬的情况下,对农村老人而言,经济状况有所改善,而难以解决的却是无人照顾、无处排解寂寞。 

  如何完善养老,社会各界均在努力,目前比较普遍的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房产养老等模式。2013年7月,民政部和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村幸福院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和自治区在农村社区建设幸福院,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就餐、文化娱乐等照料服务,推动建立形式多样、方便适用的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帮助农村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农村幸福院可视为一种睦邻互助养老模式,是基于农村实际和百姓需求的养老模式的有效探索。据了解,这一项目已在我市2042个行政村全面铺开,每年建设100个幸福院,预计20年左右完成建设,这对我市广大农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无疑是一个福音。 

  农村幸福院的设立,让农村空巢老人有“”的感觉。在老人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幸福院,方便了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唱歌或跳舞,生了病可互相照顾,有谁碰到困难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想吃好点则可以让幸福院加菜……老人们聚在这里成了“一家人”,省去了各自做饭的麻烦,还可排解空巢的寂寞,彼此增进感情,其乐融融。这种贴地气惠民生的养老模式,让农村老人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