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养老:子女希望留在城市 父辈盼落叶归根

06.08.2015  07:51

核心阅读

对第一代农民工而言,心里向往的还是能回到家乡安度晚年,但这个愿望并不容易实现。子女更愿意留在城市生活,无法居家照料;离乡多年,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与老家人的距离越来越大;希望回农村发挥余热,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

专家表示,第一代农民工视野宽、想法多,返乡创业对农村引进新技术、改变生产结构都能起很大作用,关键是政府要注重在资金、服务、培训等方面给予鼓励。

在城里打工30多年,供几个孩子结婚生子之后,62岁的田云伟并不确定未来“能靠儿子姑娘养老”。

孩子们都成家了,但没有稳定收入,生活还得给管着点”,年过六旬还要做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在田云伟看来已经习惯了。让他发愁的是,留在山西五台老家的妻子长年生病,还要边照顾老人边带小孙子,一旦自己干不动了,指望在城里打工的孩子们完全挑起养活几辈人的经济重担、回家照顾爹妈甚至爷爷奶奶,很难。

儿孙绕膝、老有所养的生活离自己还有多远?田云伟不愿多想。

老人们要回去,年轻人要出来

正在北京某工地打工的陈师傅感慨,除了每年春节、农忙时节偶尔回家团聚、帮忙几天外,村里很少见到青年人的身影,老家的“人气儿”似乎越来越淡了。然而,在城市闯荡了半辈子的老人在看待自己和子女的归属问题上却出现了双重标准:一方面觉得自己“回老家最好”,另一方面却“希望孩子将来留在城市”。

这样的想法在他眼中并不矛盾。回忆起年轻时在村里带领大伙儿一起修路的往事,陈师傅的语调抑制不住地轻快起来,明亮起来的眼神中写满了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怀念。“落叶归根”对他来说是理所当然的。

但为了儿女的未来,陈师傅也不得不考虑这些现实:“在老家单靠种地攒不下钱”“村里学校倒了,孙子上学怎么办?”摆在这些高龄农民工眼前的状况,是回家后不但不能马上享受“天伦之乐”,还要支撑着日渐衰弱的身体继续照顾整个家庭,“操心多得比干活儿还累”。

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虽然我国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连年下降,但2014年21—40岁的青壮年人群比例仍达总量的53%,总人数超过1.45亿。虽然“与子女居住”仍是我国农村老人们最期盼的养老方式,但相当一部分老人“身边无子女居家养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崔宏志认为,除了经济收入因素以外,对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城市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与消费环境等因素也驱动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从农村流向城市,这一趋势符合城镇化发展的自然规律。

老人们要回去,年轻人要出来—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冲击,去福利院养老是更好的选择吗?

实际上,在笃信“养儿防老”的农村老人眼中,进养老院并不光彩。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介绍,目前社会化养老服务在少数发达地区做得比较好,但在大多数农村还是空白。虽然农村也在逐渐建设养老院,但发展的规模很小,基本局限在“三无老人”和“五保户”老人群体,受传统家庭养老观念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一般家庭的老人很少会选择在养老院度过晚年。

多年城市生活,对老家愈发不习惯

年近半百的王师傅对“近乡情怯”的感觉并不陌生,“谁不愿意回老家?可老家不好回。

多年城乡二元的生活使他在回家时愈发感到“不习惯”。除了春节,村里平时基本不再组织更多的文化活动,人们大多只能在村里的婚丧嫁娶中聚到一起,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别说唠嗑、交流感情了。加上长期待在城市,接触的人和事物都不一样了,王师傅感到生活习惯、看问题的方法跟留守在老家的人们渐渐有了差异,聊天很难再找到共同话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越来越淡了。

在陈师傅眼中,农村人的素质照着城里人差一大截,拿北京公交车站前候车有序排队的例子来对比,老家人“来辆公共汽车就一窝蜂地往上挤,谁管你是不是病人,根本没人让座”。

而最让他们唏嘘的,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由“情感”到“利益”的悄然转变,“过去谁家盖个房,招呼一声,左邻右舍都来帮忙。现在家里有点事,不给钱谁来?

崔宏志分析,原来靠血缘、地缘维持的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人与人之间更多地偏向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的表现。姜向群认为,在传统社会,亲戚邻居相互关照、临时帮忙是常事,对养老也起到了一定的“非正式”扶助,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又长期在外生活,老家亲友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邻里间对养老的支持也在弱化。

村里应该多组织活动,大伙儿能常聚聚,老百姓的素质也能慢慢有提高。”王师傅说。

想发挥余热,不知道回去能干什么

有一种可能性,田云伟或许还不敢想:凭自己的经验回家创业,儿子在附近的乡镇也有稳定的好工作,一家人不必分离在天南海北,有足够的收入和精力互相照顾,团圆、和乐。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重解决好现有的“三个1亿人”问题,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

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为农民工回家就业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对第一代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想法,姜向群表示支持,“他们的视野比较宽阔、想法更多,对农村引进新技术、改变生产的结构、提高水平都能起很大作用”。

不是没考虑过回老家发挥余热,但不知道回去能干什么。”陈师傅说对返乡创业疑虑重重,土地大多被租用,家里可种的田只能供自给自足,赚不到更多的钱。加上对家乡的产业结构不了解,也并不清楚当地政府有哪些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陈师傅觉得自己在建筑工地上的经验回去没有用武之地。农民工老段则对年轻一辈能否在老家有份稳定的工作心里没谱,“老家邻居的儿子在郑州读大学,毕业以后还是找不到好工作,现在也只能各处打工”。

据了解,我国农民工总量、外出人数和工资收入的增幅出现“三下降”,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招工“两难”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常态。专家表示,发展就近城镇化要推行农民工就近、稳定就业,政府要注重在资金、服务、培训等方面鼓励和支持进城人口就业、创业,同时土地制度改革也要让农民工充分享受到农地流转带来的资本红利。

不太遥远的未来,自己务工生涯积累下的知识、技能和资金能否在还乡后派上用场,保证收入来源和生活质量?家乡是否还能像童年时那样,成为物质和心灵的双重庇护之地?田云伟和工友们在期许。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