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松畅谈15年寻找“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的经历

06.04.2015  12:55

  中新网珠海4月5日电 (邓媛雯 陈彦儒)“最初的寻找,完全是出于对人物的兴趣和探求未知的欲望。”15日,冯雪松在珠海阅潮书店聊起自己花15年写《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时说:“随着了解的深入,不知不觉变成了对于一种高尚精神的认同和追随。

  方大曾是“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曾被业界人士称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冯雪松是中国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著有《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书,他在2000年访问方大曾胞妹方澄敏后,拍摄制作纪录片《寻找方大曾》。其后又花费了15年光阴收集资料,于日前出版了该部作品。

  据介绍,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方大曾以“中外新闻学社”摄影记者及《大公报》特聘战地记者身份,第一时间赶到战火纷飞的前线,用笔和相机为武器,向社会传递着抗战的信息,他拍摄的照片被大量采用,长篇通讯《卢沟桥抗战记》发表一时广为人知。当年9月18日,他在河北蠡县发出《平汉线北段的变化》一文后失踪,范长江曾撰文《忆小方》以示怀念。

  “找到哥哥是方澄敏一生的期盼。”冯雪松举起一张照片说:“60多年来,她个人命运几经逆转,仍然不肯放弃寻找哥哥的念头。”随后他又举起另一张照片说,方大曾的母亲并不相信儿子的失踪,直到1969年去世,她至死都不肯搬离老宅。

  冯雪松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见到方大曾留下的装底片的盒子时的感受,坦言“就象朝圣的感觉。我们试图依照他的最后旅程,解读抗战初期一个人的命运和一个国家的遭遇。

  冯雪松表示,方大曾与同时代的摄影家不同,方大曾不是为了满足沙龙里的显贵对风花雪月的痴迷,而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不仅留下珍贵的照片,更留下许多与之相伴的珍贵文字。

  2000年冯雪松和摄制组奔走在保定、石家庄、大原、大同、蠡县等地,用镜头一路追随方大曾“最后的生命时光”。冯雪松在保定地方志办公室引荐下,采访到13岁时目睹日军屠杀的见证者王逸民等6人。大家分析,日军在1937年9月24、25日在古城保定屠杀2000多人时,根据方大曾北上采访路线和计划,其有可能在保定遇难。

  “他的足迹频奔于战斗猛烈的前沿,观察和拍摄,却极少提及自己的处境和危险,这一点和罗伯特·卡帕有极大的不同。”冯雪松说,方大曾具备成为永远话题的所有要素,他的精神超越时代,历久弥新,他的神秘失踪和传奇经历,鼓励后辈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