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鼓吹主动出招威慑中国 区域问题上大做文章
据参考消息报道,(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7月22日文章 题:如何应对美国的中国问题:瞄准北京的弱点(作者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罗伯特·萨特)
近年来,中国不停地利用具有胁迫性与高压性的国家力量———除了动用武力之外———增加其对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争议区域的控制权。这一行动给美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中国的“切香肠”战略破坏了与美国结盟的可信度,也动摇了美国作为地区安全保证方的地位。“切香肠”这个词形容的是微小变化不断累积、逐步改变整个战略图景的情况。奥巴马政府对中方的行动采取了更为严厉的应对方法,并且加强了与受到中国挑衅活动威胁的盟友及其他国家的安全合作。美国政府的上述步骤可能对中国的地区地位产生了一些影响,但不论这些影响有多大,这些步骤尚未使中国人停止行动。
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国会议员和观察人士纷纷敦促美国政府,摒弃当前美国回应中国挑衅时采取的主要模式。他们力劝美国采取主动措施,向中国显示其在有争议的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区域采取“切香肠”战略会付出巨大代价。据报道,太平洋司令部采取的回应措施包括加强侦察工作以及在争议海域监控中方的举动等。此外,太平洋司令部也可能考虑在争议海域展示军力、派舰船护送盟国船只等选项。人们完全弄不清楚,以上种种措施会在多大程度上遏制中国既定的“切香肠”战略。
在这一背景下,据笔者判断,中国的步步推进与美国的利益因此受损这种情况已经到了这样一个临界点,即美国需要开始认真考虑那些关注中国诸多弱点的策略选项。国会在讨论研究中产生的想法是,中国采取除动武以外的多种高压措施,针对的是美国在应对这种严格说来属于非军事威胁时显露的弱点。美国应该如法炮制,将矛头对准中国存在的弱点和薄弱环节———它们可比美国的要多得多。
华盛顿应该继续与中国紧密接触,让中国自己对美国的主动行动作出回应。这些行动将告诉中国领导人,如果北京坚持采取破坏美国在亚太地区地位的政策,他们将面临何种代价与风险。这种方法类似于中国近期采取的策略:一方面,中国在争议海域采取扩张主义政策,同时在经济贸易、核不扩散与人权等问题上采取很不利于美国的政策;另一方面,中国在中美关系问题上仍然寻求所谓的新型大国关系结出成果。美国也能够以牙还牙,在处理美中关系时糅合正反两方面因素。
美国的政策选项包括以下几点:
1.由于中国的反潜能力薄弱,美国的攻击型核潜艇与弹道导弹核潜艇能够在不被中方察觉的情况下活动,其火力能够消灭任何逼近东中国海与南中国海争议海域的中国军队。美国的攻击型核潜艇在上述争议海域露面———可能再加上日本与澳大利亚潜艇的配合———会让中国人清楚本国反潜能力非常有限。
2.台湾问题对中国来说异常敏感,而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拥有好几种可以给中国造成巨大代价的选项。
3.香港最近发生的游行示威是中国领导层面临的另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对中国来说,这也预示着它要做出可能代价不菲且要小心处理的香港政策再评估。通过更加高调地支持香港的言论自由行动,美国可以轻而易举地提高示威活动的受关注度,同时增加中国的相关成本。
4.朝鲜问题之所以能够持续危及亚太地区,其主要的外部原因是中国一直支持这个政权。美国在发表相关官方言论时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这个方面。
5.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和中国部署常规弹道导弹瞄准亚太地区的美军基地和部队等现象,美国可以做出实质性的回应,这可能涉及在美国本土部署的常规多弹头弹道导弹,还可能牵涉到在亚太地区部署美军攻击型核潜艇与弹道导弹核潜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