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约“巴” | 东莞如何利用大数据打造高频骨干公交线路

13.05.2021  04:52

市民日常出行离不开交通工具,搭乘公共交通、自驾车、共享单车等都会形成出行数据,很多人想不到,这些数据还能派上大用场。

2020年以来,为解决东莞中心城区公交车候车时间长的痛点,提升公交客流量,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充分利用客流大数据,优化中心城区的公交线路,打造了16条高频骨干公交线路,缩减无效运营里程,提升公交的使用效率。

▲东莞中心城区“五横四纵”公交客流走廊分布

大数据分析出“五横四纵”的客流走廊

我们在开展公交服务乘客满意度调查时,发现市民对公交服务满意度最低的指标为候车时间,在优化前市区公交线路高峰期平均发车间隔达19.4分钟。”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城市公交部部长姚焕康介绍,候车时间长等因素导致公交吸引力不足,进一步形成“客流效益低-发车间隔大-候车时间长-客流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

面对东莞公交客流量低的痛点,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将优化公交线路作为提升公交出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抓手。

在此过程中,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引入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服务机构,创新利用大数据优化公交线路。

姚焕康介绍,手机基于位置服务推送大数据具有覆盖率高、位置准确的优势。利用手机基于位置服务推送大数据,再结合公交常用的IC卡、GPS等公交数据,能够精准分析市民群众全方式出行和公交出行的客流量以及在各交通线路的分布情况。

手机推送大数据可精准获取用户GPS位置信息,将城市划分为152米×152米面积大小的格栅,以栅格为统计单位,可以了解到这个格栅内有多少人,离开多少人,离开后去了哪里。”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东莞分院院长李云辉介绍。

根据市民出行的时空分布特征,经过分析发现,东莞中心城区在客流呈现为“走廊”形式,早晚高峰客流集中在中心城区客流走廊上,主要分布于莞穗路、东纵路、莞太路、莞樟路等路段。

结客流走廊内公交线路规模和公交站点上下乘客的数量,市交通运输局将中心城区划分为“五横四纵”的客流走廊。

▲“1+N”鱼骨式公交网络形态图

构建“1+N”鱼骨式高频骨干公交网络(小标)

东莞交通部门发现,这些客流走廊中,部分客流量很大,但是公交客流总量占比相对较低,相关路段公交出行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莞太路为例,该线路途经公交线路共36条,公交日均客流量约8.6万人次,却只占到全方式出行的19%,公交对居民出行的分担率不高,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姚焕康介绍,针对客流走廊公交出行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东莞交通部门优化公交线路,构建“1+N”鱼骨式高频骨干公交网络,在客流走廊通道提供“准BRT”高品质骨干公交服务品质,目标是形成快线、干线、支线、微循环线路合理搭配的公交网络。

在具体做法上,采用截断、新增、取消或分区段等方式对现有公交线网进行优化,增大存量线路发班频次,适当增大换乘系数,形成高频、高可达性公交网络,减少主要通道线网重复度、缓解拥堵,缩减乘客等候滞站时间,吸引更多的市民愿意选择公交出行。

其中,高频骨干线优化的目标是做到高峰发班间隔不高于5-8分钟,平峰不高于8-12分钟;线路长度15-25公里,沿线设置公交专用道,并提升服务识别度。

▲东莞中心城区公交客流走廊和首期公交专用道

截至目前,东莞巴士根据通道客流条件,站场设施条件,克服企业当前高峰期驾驶员、公交车辆紧张的困难,全力调配资源,已组织实施16条高频骨干线,分别为G1-G13、X13、X21、L5A等线路,覆盖东纵路、宏图路、莞太路等主要公交客流走廊。

以莞太路这条客流走廊公交线路为例,该走廊公交线路条数共36条,其中X21、20、C1路公交完全贯穿莞太路通道,客流效益较好。为此,市交通部门将X21、20、C1路打造为公交高频骨干线,提升发车班次密度,缩短高、平峰发车间隔至5-7分钟、8-10分钟。

与此同时,交通部门对莞太路客流走廊运能过剩、利用率不高的212路公交线路进行截短,精简运力,优化整体线路结构。

▲东莞中心城区高频骨干线网络分布图

高频骨干公交线路客流量明显提升(小标)

中心城区公交线路优化后,线路重复率得到下降,提升了莞穗路-可园路、莞太路、罗沙路-东纵路-莞樟路、莞龙路、金鳌路、鸿福路等通道的使用效率,减少无效线路长度。

优化后,高频骨干公交线路高峰期的发班间隔由原来普遍的15分钟,缩减为8分钟至10分钟,与改造前相比,大部分高频骨干线客流有了不同幅度的上升。

以X13线路为例,打造为高频骨干线路后,客流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月平均客流量从优化前的7、8万人次达到了优化后的月均10万人次以上。

在东莞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启用后,预期高频骨干公交线路全过程出行时间将从优化前的52.1分钟缩短为41.6分钟,公交与小汽车在途出行时耗比从优化前的1.99降低为优化后为1.58,居民公交出行更加便捷。

接下来,市交通运输局将持续跟进客流变化,对线网优化的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对部分线路予以动态调整。

文字:范德全

摄影: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