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9到9·3,历史昭告未来

10.05.2015  02:15

当地时间201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这次阅兵将有大约1.65万人参加,除了参加阅兵的士兵方阵引人眼球外,还有那些年事已高的二战老兵,他们统一着军装佩戴军章,相互搀扶着出现在莫斯科红场上。

视频:实录:普京红场阅兵发表讲话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社莫斯科5月9日电 题:从5·9到9·3,历史昭告未来

中新社记者 张明新 田冰 王修君

当地时间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两天来,从波兰华沙到英国伦敦,从德国柏林到法国巴黎,人们都以不同形式纪念二战欧洲战场胜利纪念日,庆祝反法西斯的胜利,缅怀惨烈战争中的逝者,反思不该忘却的历史。

二次大战是历史上最大规模战争,约六、七千万人死亡。其中仅作为东西方抗击德日法西斯主战场的苏联和中国,就分别有2700万人牺牲和3500万人伤亡。

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天在红场的致辞中表示,在这个神圣的纪念日,我们缅怀并肩战胜黑暗势力的先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俄罗斯媒体撰文指出,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奴役的殊死战斗中,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和反军国主义统一战线,浴血奋战,并肩战斗,终于打败了野蛮侵略者,赢得了世界和平。

70年前的5月8日24时(莫斯科时间已进入5月9日),德国柏林郊区的一个军校里,德军统帅低下了头,在苏军元帅朱可夫的主持下,向苏美英等国盟军签字投降。5月8日遂成为二战欧战胜利日,9日成为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

不到4个月后,9月2日,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外相重光葵等签字向中苏美英等盟国投降。至此,日本历时15年的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全世界正义力量的胜利而结束。9月3日,也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连日来,中新社记者走访了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卫国战争的英雄城市。在距离红场只有25公里的希姆基区,记者看到了几个拒马形状的雕塑,当年德军的先遣队已经抵达这里,据说军官已从望远镜中看到了克里姆林宫塔楼尖顶的红五星。当时从红场受阅后的苏军直接开赴战场,拼死阻挡住德军的进攻,保卫了首都。

在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的一处道路环岛中央,有一座纪念列宁格勒保卫战的纪念馆。高耸如云的纪念碑镌刻着1941—1945的字样。环形的廊柱点起了长明灯,告慰在900天受困在德军包围和屠戮中逝去的100多万条生命。老兵佩戴着勋章来到这里缅怀战友,儿童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向一座座英雄城市的纪念碑献上鲜花。

普京在9日阅兵式致辞中表示,卫国战争的胜利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将欧洲人民从希特勒法西斯统治下解放出来。今天的阅兵中,1.6万名以整齐的步伐迈过了红场的俄罗斯军人中,不少就是打到过西欧中欧东欧的老兵。

中国等国家军人组成的方队也参加了阅兵。二战中,中苏曾携手抗击法西斯。2000多名苏联飞行员参加了援华志愿飞行队,200多人牺牲在中国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也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北上和南下的力量,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这样评价中国对日作战——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普京今天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作为亚洲反抗军国主义的主战场,付出了千百万生命的代价。

70年前,即使在欧洲战场胜利之后,日本法西斯依然不肯退出历史舞台,接受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宣言,从5·9到9·3的不到四个月里又有成百万人失去生命。直至遭到中苏美英等国盟军的联合打击,日本面对彻底覆灭的命运才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历史警示未来,普京今天说,我们今天纪念这个节日,就是要在平等安全、非结盟的基础上建立和平安宁的未来。习近平此访会见俄罗斯老战士时指出,中俄两国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活动,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习近平还这样告诉俄罗斯的读者。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公布的中俄《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强调,中俄将坚定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反对否认、歪曲和篡改二战历史图谋,维护联合国权威,坚决谴责美化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及其帮凶、抹黑解放者的行径,将尽一切努力阻止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

联合声明指出,中俄“双方一致确信,符合21世纪现实的做法应是实现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而非彼此隔绝,各国应本着平等、不可分割的安全原则,在恪守国际法的基础上照顾彼此利益,通过集体行动解决当代问题和化解危机”。双方还基于两国建立和发展新型国家关系的成功经验,对世界各国发出了十点呼吁。

70年前的数千万人的鲜血不会白流。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当今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人类应该携手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