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部门发文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两业融合”顶层设计正式落地。近日(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梳理提出了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等10种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新业态和新模式;针对制造业重点行业、服务业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双向融合发展的10项可能路径。
《意见》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企业生产性服务投入逐步提高,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两业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推进两业融合发展有何深远意义?推进两业融合的阻力和突破点有哪些?东莞日报特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吕随启进行分析解读。
两业融合对内外外贸增长具有极大价值
记者: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为何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必要性何在?
胡敏:先要理清两个概念。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的全过程,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的制造业总称。而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其核心是“先进”和“现代”,这是我国产业链迈向中高端价值链的关键环节。
《意见》明晰地提出了十个方面要培育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和十个方面需要探索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这个“双十”路径就是新政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这是对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业态发展模式的根本超越,因此必须突破旧的产业发展思维、产业发展路径和运行方式,必须在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和耦合共生上探索新的路径。
陈及: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出口市场压力犹存,在此形势下,我国有必要利用更先进、更高效的生产力手段突破经济增长面临的瓶颈。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就是一个突破口。两业融合的最大好处是,让先进制造企业以更优的生产装备和生产模式,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生产,从而有效地刺激和拉动内需市场;在国际市场上,这种新的生产模式就是核心竞争力,能够助力中国先进制造企业打入国际高端市场。可以说,推动两业融合,无论对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是对于内贸和外贸市场增长,均具有极大价值。
另外,之所以提出两业融合,也是因为如今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两业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具备了融合的技术条件。《意见》的发布是一种提示,即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能够代表未来方向的两个产业群,已经到了融合发展的历史阶段。
吕随启:推动两业深度融合的必要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从技术角度看,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带来了新的技术趋势,我国加快推动两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抢占战略制高点。从调结构角度看,我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阶段,推动两业融合发展,有助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从宏观经济来看,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生产增速放慢、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叠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而通过两业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走出现有经济困境。此外,通过强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来探索两业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路径,适应了产业变革、消费升级的趋势,将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体制性障碍和技术性障碍亟待破除
记者:近年来,我国两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但也面临发展不平衡、协同性不强、深度不够和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存在制约等问题。据您观察,当前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融合发展方面还存在哪些阻碍?
陈及:国内在两业融合方面目前存在诸多不足,其中一个很大的障碍来自体制机制的制约因素。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很多由历史沿革形成的条条框框内容还有待打通,例如在国有企业方面,有中央不同部门的企业,有省里的企业,有地级市的企业,不同国有企业对资产管理的要求可能不同,这对于两业融合,特别是涉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两业融合,可能构成一定障碍。在两业融合的迫切要求下,来自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的制约因素亟待破除,这需要对阻碍两业融合的政策法规、法律制度等一一调整,为两业融合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胡敏: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融合进程还不够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同步、协同性不强,可以借鉴的标杆企业还不多。究其原因,一是以技术、知识、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在市场配置和跨区域流动方面还有体制性障碍,各地发展既不均衡也不协同,各自为战比较明显;二是缺乏全国性统筹和一盘棋思想,新经济平台的辐射力不够深透,头部企业的示范作用和带动力还不够充分;三是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尚不断完善,尤其在金融税收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上还没有明确的指南。
吕随启:两业融合依赖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然而一些新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发展还不成熟,构成了两业融合的阻碍。例如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助力制造业生产力变革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在实际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工业控制系统、高端工业软件等产业基础薄弱,平台数据采集、开发工具等核心技术比较欠缺,平台应用领域较为单一,第三方开发者社区建设和运营也不够成熟等。而从市场角度来看,一些新技术的发展尚不均衡,有些方面发展不足,有些方面过度竞争,有些方面发展比较盲目。这就要求我们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加快培育技术研发力量,鼓励企业开展新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同时认真研究两业融合的新模式,大胆开展试点,将成功的新模式、新路径以点带面积极推广。
赢取先发优势 东莞应主动对接大湾区两业融合
记者:东莞是制造业之都,近年来积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东莞也需要通过借助现代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的进程。请分析一下,东莞应当如何抓住政策机遇,让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路径有哪些?
吕随启:推动两业融合重点在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企业是非常现实的,只要发现两业融合带来的实际效益,无需动员,企业会主动参与其中。有鉴于此,政府有必要扶持一些龙头企业、龙头平台或者示范区,加快培育两业融合成功模式,形成示范效应。对于积极推动两业融合的企业、平台等,政府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应当大力支持。此外,东莞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应当主动和香港、深圳等城市进行产业融合,通过融合实现“借鸡下蛋”。
陈及:近年来,通过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东莞的先进制造业取得一定成效。反观东莞的现代服务业,还稍显滞后,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力度有待提升。建议东莞借力发展。目前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的是国内一线城市,东莞可以和周边一线城市加强产业合作。例如东莞可以搭建一个两业融合的平台,让异地的现代服务企业和本土先进制造企业在平台进行产业融合,其好处是可以打破空间距离,双方在线上即可完成异地融合和资金流动。
多年的市场经验表明,率先破局者往往能够保持先发优势。建议东莞相关部门认真解读政策,借鉴比较国内外成功经验,率先推出扶持政策,为两业融合打开一个顺畅通道,赢取先发优势。
胡敏:正如《意见》指出的,要支持有条件的城市、产业园区,开展区域融合发展试点,鼓励这些地区先行先试,探索可行模式路径,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东莞作为制造业之都,尤其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和创新发展的前沿,有产业发展条件,有营商环境支撑,有配套政策衔接,完全可以在《意见》提出的优化发展环境、强化用地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加强人力资源保障等方面,先走一步,走深一步,做出示范。
比如,全面清理制约两业融合发展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深化资质、认证认可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创新高效协同的两业融合工作推进机制。再比如,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上,一方面支持鼓励创新用地供给,保障两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另一方面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和其他公募、私募基金按照商业化原则,向两业融合发展企业和项目提供适应其生产和建设周期特点的中长期融资,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积极支持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尤其是在人才引进、人才培育和人才孵化方面,开拓复合型人才评价和职业发展通道体系,积极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实训基地,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切实发挥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领军作用。
全媒体记者 王占国/文
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