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推进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建设
规划结构图
编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市要高起点编制规划,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充分用好扶持苏区发展政策,推进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带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日前,丰顺、五华、兴宁、梅县4县(市、区)政府负责人以及广梅产业园、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结合各自实际,畅谈了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规划推进、目前建设成效等情况。
什么是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
●规划方案主要内容:集聚带涵盖丰顺、五华、兴宁和梅县等县(市、区),范围约1.05万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范围以广梅产业园为核心的区域,涉及梅县畲江镇和水车镇、兴宁水口镇、五华河东镇沿梅江部分用地,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以丰华兴梅等地现有工业园(集聚区)为基础,以广梅产业园为核心,把产业集聚带建设成为广东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试验区。
集聚带采取中心扩容集聚、外围提质增效;核心做大、外围做专;轴线带动、组团发展的空间策略,构建“一心两带多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一心:即以广梅产业转移园为核心的综合高新产业区、梅州产业新城;两带:包括联系珠三角及梅州市区沿江产业带和依托交通廊道联系潮汕平原与赣南华中地区交通产业带;四组团:丰顺、五华、兴宁和梅县的产业转移园。主抓消费产品制造业、资源型产业、先进制造业、商贸物流业、新经济产业等五大产业板块,打造食品饮料、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健康医药、金属再生资源拆解及制品、绿色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等七个百亿产业集群。
●建设意义:集聚带是根据我市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各县(市、区)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结合兴宁、梅县、五华和丰顺人口多,土地面积较大且接近珠三角的实际,坚持统一规划、错位发展、绿色低碳和市场运作理念,依托广州全面扶持,聚集产业与项目,以位于畲江的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核心,以丰顺、五华、兴宁等地的工业园区为重点,规划建设的产业集聚带,将成为全市经济振兴发展的强力引擎和重要支撑。
丰顺县
后年完成园区首期开发
丰顺县县长曾永祥表示,丰顺将依托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电声产业基础,以“生态园区、工贸新城”为发展定位,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通过科学编制一个园区发展规划、每年储备土地一千亩以上、引进一批优质工业项目、培育一个产值超百亿元的电声产业、创新建设一个生活配套服务区、建立健全一套高效运转的管理服务机制的“六个一”措施,力争2017年基本完成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5平方公里开发,园区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至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超50亿元。
目前,海珠(丰顺)产业园已投入征地、平整土地等投资2.5亿元,完成征地1500多亩,引进合同项目18个、计划投资50.4亿元,其中投资16亿元的汇威、鼎新、旺兴达等项目已动工建设,7个已签约的饲料加工项目也将于三四月份入园开工。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加快推进,申报省级产业转移园工作正有序开展中。
五华县
强力招商推动产业集聚
五华县县长范宜军表示,下一步,五华将继续办好五华经济开发区,争取尽快把开发区纳入省产业转移园管理并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助推园区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招商,加大产业链招商,有选择性地引进企业落户,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今年至少完成河东生态工业区1500亩的征地拆迁任务。加快推进园区内外的交通路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备项目落户,逐步引导工业往河东生态工业区集聚,努力把它打造成为“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的桥头堡,以产城联动促进五华加快发展。
同时,研究确定现有园区主导产业,其中五华经济开发区以五金机电、食品医药、塑料再生资源利用为主导产业,河东生态工业区以五金机电、新材料、家居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全力抓好汕湛、平兴、兴华三条在建高速公路,做好大丰华高速前期工作,力争丰顺至五华段早日立项、动工;谋划高速公路与县内道路连接线建设,加快县内道路升级改造,推进县域路网均衡发展。
兴宁市
完善交通网建经济轴带
兴宁市市长谢胜扬表示,兴宁市将规划建设兴宁(水口)工业园,将其作为新的产业集聚载体和承接平台。目前,已制订了方案,选址、规划等工作正有序推进。
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将兴宁打造为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的一个重要节点。利用今年土地中期调规的契机,争取调整一部分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作为前期开发用地,做好兴宁(水口)工业园的控制性总体规划、土地规划和产业规划等工作。加快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完善变电站、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强项目服务,推动园区扩能增效。同时,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工艺、纺织、食品、电子商务等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引进与广梅产业园和兴宁现有工业园关联度高的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链条,促进园区之间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积极对接梅州市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协助做好济广高速(平兴段)、兴汕高速(兴华段)建设,抓好S225线兴宁火车站至水口段等连接道路的升级改造,将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兴宁新城、水口镇(水口工业园)联成一体,打造一条经济发展轴带。
梅县区
“三园合一”打造强力引擎
梅县区区长钟光灵说,该区将突出“三园合一”(畲江产业园中园、水车产业园、城东白渡产业园)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把集聚区打造成拉动全区振兴发展的强力引擎。畲江产业园中园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将与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优势互补、差异发展,着重培育装备制造和保税物流等主导产业。白渡产业园首期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将着力培育发展新型电子和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目前,34家企业已落户,航鑫科技等一批项目已投产,博森光能、梅盛伟业等一批项目在建;引进了深圳梅商汇新型电子产业化项目落户。水车产业园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将着重培育发展休闲健康医疗等主导产业。
同时,该区将在配合做好“两高一场”项目规划建设的同时,开通新城至畲江广梅产业园、白渡至梅州坑园区两条快速干线,争取新增三个高速路出口(水车、葵岗、白渡)。以集聚区为载体,力争三五年内培育发展4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和1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
广梅产业园
着力打造集聚带核心区
市政府党组成员、梅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吴尚伟表示,广梅产业园将主动把园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融入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的“大规划”。
结合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规划编制,做好广梅产业园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订和完善。积极推动园区“三规合一”,科学制定广梅产业园发展定位和方向,明确功能,优化布局,为园区扩能增效奠定良好基础。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充分依托广梅园和邻近镇现有基础配套,协调梅县区水车产业园、兴宁市水口产业园、五华油田工业区、丰顺工业园向广梅园靠拢,形成“一核四支撑”组团发展局面。
此外,全力推进在建工程的建设。2015年,粤运公司畲江客货运站、新梅江大桥、220KV输变电站等项目要建成使用;启动园区14个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善园区基础配套;争取在2016年前规划建设物流园和保税服务区,成为汕头港的配套项目,提升我市招商引资竞争力。与广州市构建“联合招商、专业招商、中介招商、自主招商”四种模式,瞄准广州地区、潮汕地区、梅州在外乡贤“三大对象”,聚焦“3+N”产业体系(“3”指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三大产业,“N”指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实施精准招商、定向招商,力争引进一个龙头、带来一批配套、形成产业集群。
市国土资源局
科学用地布局发展产业
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可以突破县域独立发展的限制,适当调整优化建设用地规模和空间,实现更为科学和合理的布局,然后根据实际对产业结构进行相关调整,从而达到全市产业一盘棋,团队作战协调发展,避免产业重复建设。
为切实保障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用地,我市国土部门制定了土地利用工作方案,摸清集聚带用地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规划、基本农田等情况,查清今后可开发利用建设土地的潜力。
同时,及时组织相关县(市、区)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及时调整优化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确保修编后的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满足集聚带发展需要。积极抢抓国务院促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强与国土资源部和省厅的沟通协调,争取部、省对我市用地计划指标的倾斜和支持。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先急后缓”的原则,根据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年度开发建设的情况,对其项目用地在年度计划指标中给予优先安排。
市城乡规划局
规划形成丰华兴梅城镇群
市城乡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的建设,其意义和目的不仅仅是产业园区的发展,还包括各县乡镇的协调发展。
根据工作部署,市城乡规划局负责组织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规划编制工作。截至目前,编制单位已形成了《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规划》初步方案。1月29日,市规委会原则通过该规划方案;1月3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对规划进行了研究。现市政府已将该方案成果提交市人大和政协“两会”审议。下一步,编制单位将根据两会的意见建议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并形成最终成果上报市政府审定。
2015年,市城乡规划局将以规划为指引,一方面,继续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完善一套覆盖市、县、镇村的城乡规划体系,同时结合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沿线城镇的特点和特色,统筹规划好城乡一体化发展,把各个乡镇“串点成带”,形成丰华兴梅城镇群,共同实现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乡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有序过渡、有机对接。另一方面,邀请规划团队完善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规划、核心区概念规划以及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产业上注重抓好空间统筹布局,推进产城融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委员关注】
政协委员、民革梅州市委主委伍德凤:
建设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试验区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市委市政府打造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有利于振兴实体经济,科学统筹规划,促进产业集聚,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我市产业园区还存在规模小、总量低、效益低下、融资压力大,产业集聚效应不强,产业层次不高,园区整体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
建议在打造集聚带时优化规划,大胆改革、创新模式,选好项目、把好方向,激活内力、巧借外力,用足用活“政策”,注重环保,持续发展,将其建设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广东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试验区。
政协委员、兴宁市政协副主席刘卫星:
注重产城联动 合理编制规划
目前广梅工业园位置远离中心城区,最近的畲江和水口虽被省定为中心镇,但因长期缺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公用设施不能完全满足接纳园区潜在就业人员的基本服务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招工和人员稳定。
建议在编制集聚带规划时充分考虑产城联动,把以上两个中心镇纳入规划编制,并加快制定近中远期规划,近期内加大投入建设力度以初步满足需求。尽快理顺管理机制,改变现有镇区环境,有目的地安排建设部分公共服务设施。
政协委员、深圳博敏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缓:
促进产业集聚实现政企双赢
梅州建设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无论对政府还是企业都是双赢的。
现代商业发展思维中,企业之间只有抱团发展,才能成行成市,上下游的产业链才会集聚在一起。而集聚一起后,由于各自分工明确,做精专业,产业链完整,综合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同时相关企业的竞争力也随之增强。这是集群产业对企业的好处。
另一方面,集群产业对政府也是好的。当政府成功引入一些主体产业,主体产业的供应链条会自动发挥作用,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到来,就会有行业协会、商会等出现,企业会更加自律,政府招商、管理也将更加轻松。另外,产业经济体量变大,税收增加,就业机会增多,社会也会更稳定。企业有好的业绩表现,才会从政府手中获得更多资源,这对政企都是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曹优生 练海林 张 柯 刘 野 何碧帆
特约记者 黄佑鹏 翁尚华 许国义 卢胜文 廖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