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早已砍掉大半加分项目 体育特长加分也将取消
■图片来源:教育部网站
高招改革 加分大砍
明年起,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取消,地方性加分大幅“遭砍”
■新快报记者 周雯
昨日上午,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正式向高考加分“开刀”,明确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不过,该政策对广东“威力”不大。
保留少数民族考生加分
对于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意见规定,是否具有加分资格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确有必要保留的按本省(区、市)原有规定执行,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体育部门要重新对二级运动员资质进行复核复测。
同时,意见对“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等全国性加分项目予以保留。
取消三好学生加分项目
对一些地方性加分项目,如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意见决定予以取消;对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意见要求要合理设置加分分值,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值得注意的是,取消加分项目后,考生的一些特长和取得的荣誉在高招过程中并非毫无作用。考生的体育、艺术、学科等特长将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对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特别突出的个别优秀考生,经向社会公示后,由试点高校向生源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提出破格录取申请,经生源所在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录取。
此外,意见也强调,对弄虚作假、骗取相关加分资格的考生,将依法依规落实“三取消”,即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试或录取的资格,可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考生的违规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
【广东】
今年广东4997名学生获加分
对于广东省2015年考生而言,此次教育部出台的高考改革配套文件,威力并不大。
●先行:
2012年已出台加分方案
早在2012年初,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就已经发布《关于调整广东省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将加分项目从23项锐减至6项,“大刀阔斧”砍掉了17项,并明确在2014年生效。
这也意味着,今年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们,已经按照新的加分方案进行加分。中学生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各类科技竞赛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和省级优秀学生等17个项目,均不再进行加分。只保留了6个加分项目,并明确加分分值统一规范为本科加5分,专科加10分。
根据方案显示,广东省保留的6个加分项目分别为: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含聚居区的汉族考生);体育特长生;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烈士子女、因公牺牲的军人和人民警察的子女、立个人一等功以上的军人(含退伍军人)和人民警察的子女;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考生。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透露,今年全省共有4997名考生获得加分资格,占广东普通高考人数的0.69%。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今年5月在上线广东“工人在线”时表示:“今年是加分减少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全省能够加分的人数大幅度减少,不到原来的1/10。”
●未来:
将再减体育特长生加分
记者对比发现,由于广东省先行的加分方案中,保留对体育特长生的加分。而最新的教育部加分政策中,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这将会对加分人数造成较大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教育部关于高考加分的政策落地后,广东高考加分政策将如何调整?2015年1月1日前获得奖项是否还有加分资格?体育特长生怎么报考?
昨日,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实施加分调整以后很平稳,加分比原来有所减少。下一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跟广东的实际结合再进一步研究,制定新的政策。黄友文重申,加分政策调整主要是引导学生避免过于功利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学习和报考。
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取消
1 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
2 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
3 省级优秀学生
4 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
5 奥赛获奖者
6 科技类竞赛获奖者
声音
地方有加分权力 仍然是一个隐患
据新华社电根据此次出台的意见,加分政策并没有被完全“堵死”。如在2015年1月1日以前获得上述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是否具有加分资格由生源地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此外,烈士子女等5类全国性加分项目仍然保留。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新政策给地方留有部分加分的“权力”,仍然是一个隐患。少数民族、华侨、贫困地区等被保留的照顾性加分项目,也被指存在“弹性操作空间”,有“被运作的可能”。
一些学生家长也对此表示担忧。沈阳一位中学生家长曹丽表示,希望“地方性必要加分”的执行过程可以公开透明,加分名额和分值适当缩紧,“千万别让加分政策的后门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