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世界创新潮头
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悠悠长河中,古老声音不曾消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在科技创新重塑全球 经济 结构的今天,时代强音响彻中国: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改革提速 创新加油
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
——习近平
行动是最响亮的号角。
2013年9月30日,中关村迎来了一批从中南海来的客人。
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各同志来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他们在新技术成果展区内流连忘返,和科研人员亲切交谈,认真听取各方的汇报和建议。
在这堂生动的“创新课”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面对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面对越来越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充满转型紧迫感的中国,必须通过改革在创新驱动的道路上加速前进。擂响创新驱动的改革之鼓,需要直击难点、痛点和堵点——
科研和经济联系不紧密问题,是多年来的一大痼疾;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科技创新中仍有“孤岛现象”,科技成果转移扩散存在障碍;
科技计划、投入、管理分散,创新资源存在“碎片化”……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有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有持续创新形成的系列成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备良好条件。因此,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对国家和民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决策,想好了、想定了就要决断,不然就可能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甚至可能付出更大代价。
想好了、想定了就要决断!
近年来,围绕创新驱动的改革鼓点密集如雷:《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研究审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修订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 基金 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
改革之鼓敲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更多资金投向了科研活动:2015年,全社会研发支出预计达到14300亿元,比2010年增长一倍,其中企业研发支出超过77%。
更多高质量的论文专利涌现:国际科技论文数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被引次数从2010年第八位攀升至2015年的第四位,农业、化学、材料等7个学科领域被引次数已升至世界第二位;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一和第二。
更多创新成果走向广阔市场:2015年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453家;技术交易总额达到9835亿元,同比增加约14.7%。
创新引擎的强大动力在高技术产业跑道上更加凸显:尽管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仍然逆势上扬,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4年,纳入统计的115家国家高新区园区工业总产值接近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我国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50.9%有望增加到55.1%。
自主创新 硕果累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习近平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科技研发大多是对国外成果的模仿与跟踪,而我们决心让中国量子信息技术做到全世界最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和其团队为了这个梦想不竭创新,在多光子纠缠操纵实验研究上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安全通信距离超过100公里的光纤量子密钥分发。
对这项引起国际轰动的中国自主创新成果,英国《自然》杂志不吝赞美:“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崛起,从10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凭借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上的自主创新硕果,潘建伟获得了2015年度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这样高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的接连涌现,不断强化着中国的创新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给自主创新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是源头创新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和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分类管理和绩效考核,增强知识创造和供给。我国遵循基础研究的特点和规律,大力推进国家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学科布局均衡发展,在纳米绿色印刷制版、量子通信及组网、高温超导材料、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诱导多功能性干细胞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突出成果,基础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充分运用“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法宝,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我国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一系列大型科技攻关活动,不断提高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成就举世瞩目;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蝉联“六连冠”,在生物医药、工程仿真、智慧城市、新材料等领域应用取得显著效益;
国产首架大飞机C919成功总装下线,ARJ-21支线飞机成功实现商业销售和运营;
北斗导航系统广泛应用,形成1000多亿元产值;
高分系列卫星成功发射,在国土普查、环境监测等18个行业1100多家单位得到广泛应用;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创造7062米世界同类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带动海洋资源勘探技术和装备实现跨越发展;
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开工建设,CAP1400全面完成实验验证,高温气冷堆商业化示范进展顺利,快中子实验堆成功并网发电。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成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企业。我国企业在高铁、核能、通讯设备、无人机、辐射成像等领域的产品成功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出现了中国中车、中核集团、华为、中兴、大疆科技、同方威视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制造龙头企业。
创新驱动 人才为先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习近平
2012年6月,李进作出了一个在亲朋眼里有些“疯狂”的决定:辞去国际医药巨头阿利斯康科学总监的职位,来到成都高新区开始创业。
创新药研制有环环关卡,最源头的一个,就是需要有一个很大的化合物库来进行前期药物筛选。这个库越大,筛选成功率也越高。可建成一个有几百万种化合物的库需要几十亿美金,这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只能靠仿制在产业链低端徘徊。李进创立的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依靠领先全球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及筛选技术,只用两年半时间就建成了14亿种化合物的库,成本只有国外的1/6。这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已跟团队深深地融入创业洪流,誓为中国制药做“先导”。
李进只是近年来庞大的海外归国人才队伍中的一员:近5年回国人才超过110万人,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
近年来,通过齐心协力的系统改革和制度完善,我国人才结构极大优化,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基本形成: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长江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计划有力促进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人,研发人员超过535万人,其中企业研发人员398万人;“80后”“90后”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成为科研主力军和生力军;一批优秀企业家加速涌现,成为引领创新创业浪潮的核心力量……
人才需要在充满活力的市场机遇中实现价值。近年来,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渐渐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全国各类众创空间已超过2300家,与现有25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6个国家高新区,共同形成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创新生态,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培育上市和挂牌企业600多家,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80万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2016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山城”重庆考察,为中国新一年的发展谋篇布局,首次为每个“理念”增添了动词,放在“创新”前边的动词是“崇尚”。
这个动词蕴含着深沉有力的激励:
我们一定要从“要我创新”变成“我要创新”,以更加主动的矫健步伐走在创新驱动的大道上!
我们一定会将创新变成中国的新风尚,成为每个国人心中的火苗,一起为灿烂的中国梦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