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静园建学堂方案受质疑 校方回应称无地可建
北京大学于5月启动“燕京学堂”计划,将校舍选址在静园草坪及一至六院区域,这一动“祖屋”的做法备受争议。昨天,北大召开专题沟通会,校长王恩哥、常务副校长刘伟、基建部相关负责人悉数到场,针对师生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对于选址静园,回应称是因为“无地可建”。
由于静园一至六院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上午,记者从校方获悉,目前文物部门关于该项目的审批还没有下来。
质疑
为何动“祖屋”?没别的地方可建
沟通会于昨天上午举行,有百余名师生到场。静园建于1926年,被称为是北大的“祖屋”。对于为何将燕京学堂选址在静园草坪及一至六院区域,对此,北大基建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北大已经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再建,综合考虑技术和成本,才确定选址静园。
据北大常务副校长刘伟介绍,学校在第51次党委常委会上初步通过燕京学堂计划,随后交由学校基建处进行选址论证。在这个过程中,已经申报国家和市文物部门,从其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文物专家对静园是否适用于燕京学堂做了多次论证,也根据文物专家的意见,放弃了在草坪下修建教学设施的方案,只进行内部修缮。
刘伟称,一院到六院的修缮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不动建筑外墙、不会改动六个院子的外观。在建设期间,静园草坪照常开放。此前的效果图和现在实体不同,“让大家误会了”。
针对静园以外的备用方案,校长王恩哥称,静园是目前讨论的重点方案,望有更多建议。
学堂是校中“特区”?课程对全校开放
此前网上曾流传燕京学堂会成为“校中校,园中园”,入读学生甚至每人每月有3000元的奖学金补贴的消息。刘伟表示该消息纯属谣言,奖学金将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刘伟表示,燕京学堂大部分老师都来自现有院系,在新环境里最终受益的是全校同学。燕京学堂是众多学院里的一个,是适应时代需要,做的一个教改项目。而燕京学堂的“中国学”课程也是对全校开放,学生可通过公开选课程序进行选修。
开设一年制“中国学”硕士,针对此质疑,刘伟表示,“中国学”研究以求培养精通文史、学贯中西,同时注重实践的人才。刘伟强调,如果一年能达到标准,给予硕士学位在国际一流大学中并不罕见。至于所授“中国学”学位是否获批,刘伟表示,北大、清华是教育部推动教育改革的两个试点,学科和专业学校可自主设置,报教育部备案即可。
动用教学资金建?已获捐10亿元
在关注燕京学堂选址问题的同时,也有不少师生很关注其基建费用、教学资金的来源,担心燕京学堂的建设会动用北大教学资金。
对此,校长王恩哥表示,燕京学堂的经费全部来自捐赠,一位香港商人承诺捐赠1.5亿用于燕京学堂的基建,另外几名校友捐赠10亿元,其中8亿用于学堂的其余开销。这笔10亿的捐赠,直接由北大基金会管理,和北大财务对接。学校基金会是属于学校的派出机构,它所有的钱都是由学校的财务部进行负责,有严格的财务审计规则。
有学生提出能否公开基金的收支情况。刘伟解释,捐赠者和学校签了保密协议,不方便公开,这些钱目前还没到位,拿到后,校方也会有严格的监管措施,保证花在相应用途上。
追问
暑期先修缮项目审批还未下
今天上午,记者致电北大基建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校方有计划在暑期也就是7月9日到8月27日之间对静园一至六院进行加固修缮,但目前还未动工,具体何时开始还要等通知,“但这次的工程只是对建筑的加固和修缮,能不能跟燕京学堂挂上钩还不一定呢。”
而在修缮期间,静园草坪是否还能像刘伟承诺的那样对外开放,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到时候开工后为保证安全,围挡围到哪儿还不确定,即使草坪开放,也会受到施工影响。
对于此前校方表示,已就对静园草坪和一至六院进行修缮一事上报国家和市文物部门,上午基建部工作人员向记者回应称目前审批结果还没有下来,“这个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