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学生回忆习近平到访:爱提问手心有老茧
习近平在北师大与来自贵州的骨干语文教师座谈
9月10日是第30个教师节。
9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
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北师大校长董奇的陪同下,习近平参观了北师大纪念第30个教师节的相关展览,并观摩了教学活动。
整整30年前,在北京师范大学一些教师的联名呼吁下,教师节从无到有,在中国大地上率先打开尊师重教的风气。
事实上,1984年,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就是由北师大师生在学校的操场上庆祝的,当时有同学自发打出了“教师万岁”的口号,成为了北师大至今为之自豪的历史记忆。
好奇提问难倒北师大校长
习近平首先参观了在北师大主楼布置的庆祝教师节主题展览。
据北师大党委副书记王炳林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习近平在参观展览中关于北师大校史部分的时候,非常仔细,边看边问身边的陪同人员,并翻阅了现场展示的一些珍贵历史档案。
展览中有一些关于毛泽东为北师大题写校名的历史档案。其中有一个细节是,当年北师大校长林砺儒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请毛泽东题写校名,林校长署名的时候在“林”字后面画了两个圈圈,没有写完自己的名字。
习近平在参观展览时发现了这个细节,觉得很好奇,就问身边的北师大领导,林校长为什么要这么签名?由于这些文件都是三十多年来首次展出,包括北师大校长董奇在内的北师大领导没有人回答得上来。
在参观“教师培养”部分,由于北师大的很多老师都参加了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习近平在这一部分也看的很仔细。
据当时陪同在侧的王炳林向澎湃新闻介绍,习近平拿起一本中小学语文课本,说:“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加上很多传统文化的东西,比如古诗文,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现场还展示了北师大历史上第一届(1902级)学生的毕业证书和成绩单,成绩单中包括七、八门公共课的成绩,当时规定,只有这些课程都合格了,才能毕业。
这些公共课中的第一门就是“人伦道德”,另一门课叫做“群经源流”。习近平看到这里,笑着说:“古代就很重视道德教育,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不传道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北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对澎湃新闻记者讲述了一个习近平参观校史展览时的花絮:启功先生是北师大的校友,写了很多的诗,有不少是很有意思的打油诗,我们在展览中展出了不少启功先生诗作的精品,其中有一首是:“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虽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该打油诗也是启功先生自撰的墓志铭。
“习总书记看到之后自己全文念了下来,边念边笑。”刘川生回忆,“总书记还说:一个人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一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关心血型对人格的影响
随后,习近平一行参观了北师大心理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
当时陪同在侧的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刘嘉向澎湃新闻回忆了当时的情景:“习总书记主要关心了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在大脑上有什么差异,有没有客观的指标去测量?能不能通过后天的环境,比如教育的方式去改变人的大脑。”
在参观时,习近平还提出了一个让刘嘉很惊讶的问题。
“习总书记问,血型对人格有什么影响。董奇校长当时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习总书记就解释古希腊医学家发现的血型对人格有影响。”刘嘉对澎湃新闻回忆,“董校长就介绍,古希腊医学的发现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局限。可以看出,习总书记了解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东西。”
习近平还特别关心了城乡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根据刘嘉等人的调查,城市儿童在认知能力上是远远高于农村小孩的。
“在参观中,习总书记就提出如何去减少这方面的差异。他在离开的时候对我们董校长说,今天时间有限,改天应该让你给我们上一门心理学的课程。”刘嘉回忆。
除了北师大校长的身份,董奇也是一位知名心理学家,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发展与测评、儿童语言与数学学习及其脑机制、基因—环境—脑—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对习大大称呼说“yes”
离开心理学院,习近平一行来到九号教学楼参观了“国培”计划的教学活动。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是一项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培养计划。该计划致力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北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郑国民教授当时正在给来自贵州的“国培”计划学员上课,这些学员都是来自贵州农村的一线教师。
见到习近平来到课堂,来自贵州遵义的教师刘轶很激动,问总书记:我能不能叫你一声习大大?习近平很亲切地说:yes。
9月9日晚上,郑国民对澎湃新闻回忆起几个小时前习近平到访的经历依然很兴奋:“习总书记进课堂之后,我简单介绍了一些课程的安排,然后他观摩了我七分钟的授课。我们课程的主要形式是小组讨论,总书记观摩了一个小组的讨论。”
“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老师们对小学的古诗文究竟怎么学怎么教的。他没有参与讨论,而是很仔细地听教师们的交流。当时安排了听15分钟的讨论,结果习总书记听了整整20分钟的教师交流。”郑国民对澎湃新闻回忆,“他最后讲道:培养教师非常重要,教师是立教之本,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学生。我们国家的发展要实现共同发展,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掉队落伍,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落伍掉队,少年强则中国强,中西部强则中国强。”
参观完了教学活动,习近平一行来到英东楼接见了教师代表,并参加座谈会,历史学院的免费师范生古丽加汉·艾买提代表学生做了发言。
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古丽加汉·艾买提,明年就将回到新疆,成为一名教师。
她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习总书记非常客气,座谈会上,他先让我们北师大的教师和学生代表发言,将自己的讲话放到了最后,现场虽然有一份讲话稿,但看得出他并没有照着念,而是结合了不少今天上午的所见所闻,现场互动的气氛很好。我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会后还送了一份礼物给总书记。事先并没有准备要送礼物这个环节,我自己提出这个想法后就和学校党委书记刘川生老师说了。座谈会结束后,刘书记就带着我在门口等着习总书记,当时他看到我手里拿着一个小花帽,我想他就知道我要送给他礼物了,他问了问我学习和工作的情况。”
座谈会上,习近平就如何当好一个老师提出了要求,他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好老师的形象,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我想‘好老师’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是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比如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仁爱之心。
“习大大的手厚厚的,手内有老茧”
9月9日12时左右,习近平一行从英东楼出来后,离开了北师大,现场有不少学生在北师大小南门附近欢送习近平。
据一位当时在现场的王姓同学向澎湃新闻介绍,目测欢送的人群有一千五百人左右,习近平和不少同学都握手告别,基本上前两排的同学都有机会和习近平握手。
一位北师大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学生对澎湃新闻说:“习大大当时穿了一件白衬衫,没有打领带,看上去非常有气场,虽然现场有老师维持秩序,但同学们依然热情很高,事先并没有让我们喊统一口号,可大家还是自发喊了‘首长辛苦啦’。”
一位参加了欢送的北师大女生对澎湃新闻回忆:“感觉习大大的手厚厚的,手内似乎有老茧。”